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7:29: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感恩调查分析与思考
摘要: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现代大学生在感恩行动中大多数都有感恩意识的,但是不够成熟,不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学生本身应该明白自身是否有这样的意识;家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感恩教育,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成为感恩的阻碍;学校则应该抓好课堂道德教育,形成感恩的道德共识。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争对大一、大二的同学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形式是通过网上发放调查问卷,让同学进行答题,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根据现代大学生的感恩具体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如下所列的15个问题:
1、你是否是独生子女?2、你父母的年龄层次?3、你对父母说过“谢谢”吗?4、你给父母过过生日或在特殊的日子祝福他们吗?5、你是否当面向父母说过“我爱你”或拥抱之类的话语或动作?6、你给家人打电话,主要是为了?7、你收到父母的责备是什么心态?8、你想真正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9、遇到批评过你的老师,你会怎么样?10、你在毕业之后看过你的老师吗?11、当你周围的人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对待的?12、你在接受感恩教育或获得他人帮助后,会主动思考自己并对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吗?13、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给你日常生活带来的益处,你会心存感激吗?14、你参加过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活动吗?15、对于给贫困灾区捐款(只考虑事情本身,不考虑其他因素),你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
三、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的显示有必然的偏差,不能避免故意规避的行为) (一)结果 1 2 3 4 5 是74.7% 否23.5% 40-50 94.1% 50-60 5.9% 60-70 11.7% 经常说 21.5% 偶尔说 64.5% 没说过 11.7% 有过70.6% 没有29.4% 经常去做,认为这是表达爱意,增进家庭感情的一种方式 29.4% 一般不去做,觉得不好意思或是没有必要 52.9% 完全没有做过,不喜欢 17.7% 1
6 7 8 9 10 报平安 29.4% 怨恨 5.9% 关心父母及家里置若罔闻17.6% 近况 11.7% 理解体谅76.5% 交流自己情况诉 说心事 47.5% 向父母索要生活费及物质产品 11.4% 其他0 11 竭尽全力帮忙 47.1% 不太费事的才帮忙 11% 能帮得就帮,不能帮的就算了 5% 不帮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56.9% 12 会50.6% 不会49.4% 想 94.1% 无所谓5.9% 不想 0 主动向老师看过 82.4% 问好 64.7% 没有 17.6% 故意避让,不 好意思35.3% 不愿意问好0 13 会41.2% 从没想过这个问题29.4% 不想感激29.4% 14 经常参加,并乐在其中41.2% 偶尔参加,知识为了完成某些任务29.4% 没参加过 29.4% 15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忙,希望他们生活得更好 41.2% 多少捐一点,尽尽心意吧52.9% 别人都捐,我不捐显得太小气0 不捐了,反正也不差我这一个人5.9% (二)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年龄一般在40到50周岁,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自己与父母关系很好,也有一部分觉得关系一般,面对父母的责备,大多数大学生都持体谅与理解态度,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学生在学校会经常与父母打电话联系,而联系的主要目的,是给家里人报平安或是与家人交流情况诉说心事。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思念家的情感,极少不想家。
所调查的大学生中,四分之三的同学感恩母校,超过五分之四的同学回母校看望过老师。其中当遇到批评过自己的老师也有二十分之十三的同学会选择主动向老师问好。 当周围的人有困难时,大多数都是怀着能帮则帮的心态来对待,并且在接受感恩教育或获得他人帮助后,会主动思考自己并对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那也是对大部分,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给你日常生活带来的益处,少部分同学是没有想过的。大多数同学对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活动是经常参加,但是也有一般多的同学只是为了能够完成任务或者是没有参加过的。对于给贫困灾区捐款,大部分同学是抱着尽尽心意的心态参加的。 此等现象的出现早已在社会上普遍可见,不过总体看来大学生感恩意识仍是不够成熟。虽然从调查结果看来,大部分的同学的回答表现出来是拥有嫩意识,能够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这只是可以用于客观的原因上来说,不能排除在答卷的过程没有规避内心真实想法的可能性。
如今,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是有感恩意识的,但是这个毕竟只是自己的认为。自己觉得以
2
后是可以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出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可是,放眼现在,社会上因为长时间不打电话回家而使家长担心闹出的那些故事又是很多的。感恩意识不能够普及到自己的行为上去,而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的感恩。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要有感恩意识,大多数都是有的。但是不够成熟,不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长期形成的。那么接下来所列举的就是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成因。
1、感恩意识的缺乏是父母过分溺爱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属于独生子女的占大多数,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中心,什么事情都可以要求的到。父母则是为他们创造无比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了使儿女能够生活的更加舒适。这恰恰是使他们缺乏感恩意识的重要点,他们从小就被这么捧着,全然不知道感恩是为何。只是会疑问,一直以来就是父母好好待着他们的,成为习惯之后也就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看到别人甚至父母。在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下,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学的好,过得好,不求回报。于是,父母对孩子的好也就成为了物质上的奖励,孩子们就更加不懂得父母的用心,使不少的孩子对于长辈们的爱都麻木了,许多孩子不懂的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
2、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是社会负面影响的产物。社会上总是会有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事情。这种社会的负面影响必然使得大学生们会从中获得点什么不好的信息。比如会让大学生们产生这样子的心理:如果自己对别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可是却得不到他人的回应,那我自己这么做又是何苦。别人不懂的感恩于我,那我又为何要感恩他人,甚至社会呢?即使是社会有助于我们,可是别人对此都是无动于衷的,都不需要干些什么来回报社会,那我又为什么偏偏去回报社会呢,这是对自己的不公平。显然,每个人在思考时会先从自己身边的人看起,总是会随大流,没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体现出来人性的贪婪,这种社会大风气的败坏使得感恩意识淡而淡之。
3、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也与教育事业有着必然的关联。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多的是注重升学率,学校注重的重心偏离了育人的轨道,学校里的生活虽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精英,可是与此同时又是放出了一批未成长的学生。学生在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技巧,偏偏没有学到如何去做好一个人。此外,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一直以学业为重,在考场上拼杀。以为就这么结束了,那是远远不止的。上了大学,又要为自己的就业着想。学校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教养,情感冷漠。学校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措施
目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得以解决可更加深入的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创设感恩教育氛围,开展感恩教育其内容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识层次,要了解和认识自身所获得的恩惠与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要在认识的基础上,衍生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三是实践层次,要将感恩的意识和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
基于这三个层次,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可以从两方面创设感氛围,第一,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第二,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学校设立“高校感恩节”、“高校感恩日”,围绕“感恩教育”主题,开展征集宣传标语、宣传画、“我要感谢的人和事”、“感恩母校、回报社会”等主题征文、演讲赛、辩论赛等自我启发式活动;开展优秀感恩电影展、公益广告,邀请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现身宣讲、交流的互动式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就是要构造出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形成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教育精神和氛围,从而使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情怀与行为得到充分的熏陶和培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