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2:00: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理、优先审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允许其以自有资产做抵押或以其组织内成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或者由其与相关有实力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信用中介进行担保;对其在马铃薯生产和季节性收购、调运上确需贷款的,各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按规定执行,县财政可按有关规定优先给予贴息帮助。

6、给予项目倾斜。在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有关涉农项目,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市场营销与建设、品牌打造等项目,要尽量向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有效促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7、给予用地、用电、运输方便。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创办科技示范基地、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所需用地,可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解决;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市场建设,以及办公场所建设,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县国土局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报建,批复后可按地域使用类别出让。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所需用电,电力部门根据实际优先给予解决,并在国家规定的电价范围内给予电价优惠。对需要从铁路运销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与铁路部门协调,尽量满足需要。

8、给予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对凡已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具备申报相应项目条件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对待。二是有关部门在进行马铃薯检验检疫、道路交通管理、市场秩序规范等工作时,尽量做到快捷、畅通。三是对获得优质名牌称号、无公害认证或著名商标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9、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争取省内外有关部门和马铃薯科研机构多到威宁作相关指导;鼓励县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等充分利用自身技术、经营、资金、项目、培训等优势,发展各种类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协会或行业联合体系;鼓励县内农技人员(经单位批准)受聘或离岗创办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一切有志于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类人才到其中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按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其所得报酬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

10、给予政策扶持。一是扶持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其产品已销往省外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向销往地经贸部门申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在努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瞄准机会拓展国外市场。二是扶持县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配合,搞好对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的集体商标注册、名牌产品评定、著名商标评选以及薯种合格证办理、产品产地认证等工作。三是鼓励县内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与国内外马铃薯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以及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稳固的契约关系,不断拓宽威宁马铃薯的流通渠道[2]。

一是认真落实120万亩的种植计划(常年播种面积在90万亩左右)。积极选用良种,做好起垅栽培、平衡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种植水平。

二是加强马铃薯产业“三大体系”建设。即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优良品种。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储藏购销体系建设,构筑营销市场体系和探索马铃薯储藏保鲜技术。

三是扎实抓好重点试验示范项目。在确保完成120万亩种植任务的同时,重点抓好6万亩高产示范项目、市级在水城县双嘎乡的100亩高产示范样板和六枝陇脚乡100亩冬春保护地栽培项目,各县(特区、区)农业局也要办好自己的示范样板。提供成功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四是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

五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六是加紧马铃薯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作用,建设专业批发市场,为马铃薯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

(一)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

综合资源禀赋、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抓好重点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用途马铃薯的生产,认真落实播种面积,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社、到农户,抓好预整地,积极推行形式多样的间、套、轮作方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促进全州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 (二)加快良种繁育推广步伐。

基础种及低代种薯是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基础。各县市按《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的通知》(凉府办发〔2007〕49号)的要求,加大基础种扩繁力度,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繁育、统一收购、统一贮藏、统一供种。要建立田间档案,规范种薯管理,确保低代种薯不流失、不混杂,大面积所用的都是低代种薯,充分挖掘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潜力。支持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介入种薯生产、经营行业。鼓励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方式繁殖生产,加工需要的品种,实行订单生产,并按订单优质优价收购商品薯。各地要确定主推品种,与州农科所等单位衔接好所需的试管苗及原原种,做到品种对路。目前,我州淀粉加工型品种主要推广米拉、凉薯14、凉薯17、凉薯8号、合作88等;蔬菜型品种主要推广抗青9—1、HP2、凉薯30等,县级网室生产1~2个主推品种。 (三)加强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严格按照《凉山州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范》抓好培训,把科技送给农民,把成果留在农家,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一户有一个明白人。狠抓 “五良”(良壤、良灌、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到位和“五改”(改使用劣、杂品种为应用主导优良品种,改满天星种植为双行垄作,改一次中耕垄墒为二、三次中耕培土,改偏施氮肥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的落实,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升水平的马铃薯发展路子。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识培训,要严格农资投入品的管理,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标准,组织生产出市场需求、符合质量标准的马铃薯产品。 (四)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全面推广“脱毒良种、双行垄作、增加密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管、综防病虫”等覆盖全过程的标准化、无公害综合生产技术。一是扩大低代脱毒种薯面积,力争达30%以上。二是抓好适时播种,大春马铃薯二半山区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高山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三是增施肥料,大力推广农家肥、磷钾肥的全面施用,增加肥料施用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做到平衡施肥。亩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尿素8~15公斤,磷肥20~2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25~35公斤)。四是大力推广双行垄作,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垄宽100厘米(3尺),其中宽行67厘米(2尺)、窄行33厘米(1尺),窝距30~33厘米(0.9~1尺)。五是增加密度,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一般亩植4000株(窝)以上。六是加强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主的病虫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制定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预案并落实防治措施。 (五)加大加工营销力度。

目前,我州马铃薯加工网络已基本建成,年加工鲜薯能力达100万吨。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马铃薯产品系列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与薯农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龙头企业要积极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与协会和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实施订单生产。各县市的重点乡镇至少扶持巩固1个马铃薯协会,重点乡镇的重点村扶持1户以上的营销大户。继续坚持马铃薯营销常年联系人制度。我州已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凉山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凉山马铃薯生产、销售的

相关信息,各县市要加强衔接、联系,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宣传、销售,着力打造“大凉山”马铃薯品牌和“绿色乌洋芋”品牌,努力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六)增加投入逐步实施良种补贴。

积极争取马铃薯产业发展相关项目,以项目找资金,切实增加投入,尤其是县市财政要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2008年马铃薯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要重点用于贫困农户的种薯补贴,每亩按80元补助。补贴农户名单及补贴金额要张榜公布,确保农户购买种薯后,补贴到户。农业部正在研究马铃薯良种推广补贴办法,争取国家对马铃薯生产的扶持。 (七)强化考核奖惩措施。

一是州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与各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严格考核,实行以奖代补。二是将各县市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情况纳入年底考核的内容。用于马铃薯生产项目的建设资金要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县级报账制,严禁将项目资金挪作它用。 (八)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县市要站在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凉山的高度,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产业、关键看效果,高山地区重点抓马铃薯产业”的理念,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州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包县、县要包乡镇,技术人员要包片。要强化督查督办,强化目标考核,切实做到培训、技术、资金、管理、督查“五到位”,保证服务高效运行。各县市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层层落实马铃薯产业惠民行动,使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支柱产业[4]。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薯引进渠道复杂、质量差

由于气候因素,贵港市马铃薯种薯除思薯 1号本地品种 自繁留种外,绝大部分要从北方和云南贵州调进。调运过程中由于马铃薯种薯损耗大,风险大,本地种子公司很少经营,相当部分是靠马铃薯收购商调运,基本上是无证经营。因此,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于满足生产需要,出现以商品薯冒充种薯 ,以一般种薯冒充脱毒种薯,加上脱毒马铃薯种薯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种薯和商品薯价格较低,

一些农民缺乏脱毒种薯知识,为降低种薯成本,往往选择种植非脱毒种薯,造成产量低,效益差。由于农民对供种单位信誉不了解,买了假劣种薯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影响较大。

1.2 播种季节迟,产量低

贵港市是双季稻作区,大部分为中、迟熟品种,收割季节在 10月下旬至 11月上旬,由于出现连续下雨天气,导致晚稻不能按时收割,加上田间积水无法种植马铃薯 ,季节被迫推迟。2006年冬种马铃薯播种季节推迟了 15 d左右;另外由于冬季干旱,收割晚稻后整地困难和无水播种及人为抓得不紧也是季节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基肥不足,后期早衰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一般采用一次性施足全生育期肥料的施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相当部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存在着注重化肥,忽视农家肥的现象,农家肥使用量偏少,相当部分甚至不施农家肥,化肥施用量也不足,结果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现象,没有达到预定的产量目标。

1.4 覆盖稻草厚度太薄,绿薯率高

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相当部分地方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由于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稻草供应紧张,为了节约稻草,覆盖厚度一般只有 4~6 cm抗旱保湿性差,阳光直晒容易导致种薯薯块干瘪露土漏光现象 ,绿薯多,降低了品质和售价。

1.5 管理技术不到位 ,苗不全

主要表现在干旱缺苗严重,积水导致烂种烂芽。2005年秋冬连旱,部分地区播种时泥土干燥种植时没有淋透水,种植后连续 20多天干旱无雨2006年冬播种后遇到长时间降雨,部分低洼田积水较多,排水不及时,造成烂种烂芽,缺苗率也有5%~6%,影响了产量。

2 对策与措施

2.1 选好脱毒种薯,做好消毒处理

应选择生育期适中、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确保既高产量又不影响次年插田,应选择以早中熟品种为主,如费乌瑞它、克新 4号k3紫花、思薯 1号等品种,少种或不种迟熟品种选择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或一、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