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工作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9:40: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潜江市生态保护红线勘界

工作方案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2017年5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 1 二、工作依据 ........................................................................................................................... 3 三、工作内容 ........................................................................................................................... 5 四、时间安排 ........................................................................................................................... 6 五、经费预算 ........................................................................................................................... 6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国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尽管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总体而言,资源约束压力持续增大,环境污染仍在加重,生态系统退化依然严重,生态问题更加复杂,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逆转。已建各类保护区空间上存在交叉重叠,布局不够合理,生态保护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缺乏整体性保护,且严格性不足,尚未形成保障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因此,2011年,为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国务院明确提出,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级重要文件中出现“生态红线”一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最优先的任务。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永久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体现了以强制性手段强化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与决心。

生态红线可定义为: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具体可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生态功能红线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生态空间;环境质量红线是指为维护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基本需要,必须严格执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