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4:5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结合现实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联系基本特征的理解;结合生活中全局与局部的典型事例,以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的理解和运用。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B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观点和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③观点错误。①④正确切题,故选B。

2.(2017·江苏卷)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后,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C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材料阐述了光线在野草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作用,C正确且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野草种子不是新事物,B、D与题意不符。 3.(2016·北京卷)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A ) ①“目标专注”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③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内外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用排除法即可。规律是客观的,③的说法错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内部矛盾即内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夸大了外因的作用,应排除。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4.(2016·江苏卷)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B )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学生对相关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观察漫画可知,只坐在凳子的一头去接果子,这肯定是接不好的,因此要把坐稳与接果子兼顾起来,树立全局观念,B正确。A、C、D本身观点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

5.(2016·浙江卷)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D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联系观、发展观等知识。题干不强调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上升性,故排除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③说法错误。材料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表明了②④,故选D。

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D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