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8:3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生掌握傅里叶定律;了解二维无内热源导热微分方程;重点掌握平壁和圆筒壁稳态导热温度场的求解;能够将傅里叶定律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第十章 对流换热

1. 基本内容:

概述;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单相流体强迫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自然对流换热。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

掌握:影响对流换热的一般因素;流动边界层的基本概念;普朗特数物理意义。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流换热概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流动边界层基本概念。 难点: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普朗特数。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5.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方法;理解并能选用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实验关联式,能够将对流换热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对流换热知识设计(开发)解决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第十一章 辐射换热

1. 基本内容: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遮热板原理。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热辐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辐射换热计算方法;遮热板原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流换热概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流动边界层基本概念。 难点:遮热板原理。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5.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掌握遮热板削弱辐射传热的原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辐射传热知识解决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第十二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1. 基本内容:

传热过程;换热器;传热的强化与削弱。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传热过程,换热器的分类。

掌握: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传热的强化技术与削弱传热技术。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传热的强化与削弱。 难点: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5.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掌握传热计算的方法;能够应用换热器知识设计解决工程设计的问题,能有效地使用增强或削弱传热的措施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五章 水蒸气与湿空气 第六章 动力装置循环 第七章 制冷装置循环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第九章 导热 第十章 对流换热 第十一章 辐射换热 第十二章 传热过程 小计 总学时 2 3 4 3 5 2 2 5 2 2 2 32 讲课 2 3 4 3 3 2 2 3 2 2 2 28 其 中 实验 2 2 4 上机 其他 课外辅导/ 课外实践 备 注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见《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考试大纲.

五、实验/实践内容

实验教学4学时,具体见《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教学大纲。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选用教材:

《热工基础》张学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年;

2. 主要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工程热力学》,施明恒、李鹤立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工程传热学》,许国良、王晓墨、邬田华、陈维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