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自考-考核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9/19 15:25: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教师职业概述

识记

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职业的基本特征:基础性、广泛性、同一性、时代性、差异性、层次性

领会

教师职业形成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师职业的特点: 1.复杂性。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2.创造性。

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需要具有创造性。 3.示范性。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学生的模仿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 4.长期性。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教师职业劳动培训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 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为社会造就进行精神财富生产的人才。 3.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传播社会制度及文化,传递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使人们对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而形成评价社会制度优劣的能力;

——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凝结为个体的政治信仰,促使人们维护合理的现行社会制度;

——在某种历史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塑造超越现行社会制度的信仰,推动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和创造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 4.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素质提高。

教师劳动在人的素质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应用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认识: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含义:是指人们终身或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

识记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一般地讲,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

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由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紧密相连,因而,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较高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高度的自觉性、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继承性。)

领会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含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或职能,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即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教师集体、对社会的作用。所以,教师道德的功能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教师道德对教师个人、对集体,对社会有哪些价值的问题。

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社会生活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

——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 ——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对社会生活发挥着广泛的影响作用。

应用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任何一种教师职业道德,都是在教育劳动实践基础上产生,既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所制约而建立和发展,又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教师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由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紧密相连,因而,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较高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高度的自觉性、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继承性。)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理想

识记

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种符合现实情况和需要的正确想象。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的向往,包括对未来职业将达到什么水平、什么程度的向往。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

理想的特点:理想不同于幻想、空想,它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生、阶级性等特点。 理想的分类:理想又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第一,按照理想所属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 ——第二,按照理想奋斗的时间为划分,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第三,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等。

职业理想的特点:与其他理想不同,职业理想有其差异性、发展性、时代性等特点。 教师职业理想的内容:与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领会

职业理想的作用:具有向导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教师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途径: ——确实榜样,自我激励 ——扎实业务,自我提升 ——坚定信念,迎接挑战

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理想的要求: 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明确教育事业的服务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把握时代性,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2、切实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通常是指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及教育活动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方能实现作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3、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责的通俗说法。在“教书育人”这个命题中,其核心是育人,为了育人的需要而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

领会

认识怎样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责的通俗说法。在“教书育人”这个命题中,其核心是育人,为了育人的需要而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

1、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要把育人的工作作好,首先,要认识到育人的重任;其次,育人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再次,育人要用心灵去塑心灵。

2、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首先,每一位教师都要争当班主任,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应当如此;其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最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第四章 教师的职业纪律

识记

纪律:是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

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只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规则。

教师职业纪律:是指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领会

纪律的特征: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职业纪律的特征:具有职业业、安全性、自律性和制约性的特征。 教师职业纪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