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系统腐败典型案件的探究与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0:5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校系统腐败典型案件的探究与分析

周波

(广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高校本来应是象牙塔,是教书育人和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理当是一片只有书香没有铜臭的净土。然而现实却是,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就连那些所谓的“211”、“985”名校也陷入高校腐败的旋窝中,这些都颠覆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大学精神日益沦落,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因而本文在此举出几例高校腐败的典型案例,对这些高校腐败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出高校腐败的频发领域,并且进行高校腐败的原因分析,从而寻求一条在高校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光明道路。

关键词:高校:腐败问题:成因:治理:措施

一、高校系统腐败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腐败案

2014年5月30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公众宣布: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予以逮捕。

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2013年11月20日,经上级指定管辖,南京秦淮区检察院对蔡荣生立案侦查。同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一年,文体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除外。 中国人民大学确认,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

1

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

案例二、教育部公布四起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案

2014年10月16日,从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获悉,在近期召开的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第二批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上,教育部通报了4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并对即将开展的专项检查工作进行部署。

此次通报的4起典型案件是:浙江大学原教授陈英旭将科研经费划入自己控制的公司,贪污945万余元,被判刑10年;北京邮电大学原教授宋茂强借用他人身份证件办理银行存折,冒名领取劳务费,将68万元科研经费据为己有,被判刑10年6个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教授李澎涛、王新月夫妇二人以虚假采购耗材的方式向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支付264万余元,涉嫌贪污,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山东大学刘兆平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等公款

2

341.8万元,被判刑13年。

案例三、重庆师大教授张世友论文涉抄袭案

2014年5月7日,重庆师范大学正式通报,张世友的部分学术论文存在抄袭、引用过度等学术不端与学术不规范行为。决定解除其教授岗位聘任、撤销其校内所有学术职务和学术称号、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作者简介:周波(1991-),安徽合肥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广州发展研究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从事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价研究。 1

屈胜文.人大招生处原处长受贿千万被捕[N].西安日报,2014-5-31(4). 2

姜杰.教育部通报四起高校腐败案N].人民日报,2014-10-17(9).

1

重庆师范大学启动了对张世友学术论文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程序,经同行专家评议鉴定、校学术委员会审议等程序,得出调查结论:张世友的部分学术论文存在抄袭、引用过度等学

3

术不端与学术不规范行为。

案例四、合肥工业大学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孙佩石受贿案 2014年8月12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孙佩石收受教材供应商贿赂18万元一案,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03年8月至2012年7月,孙佩石在担任合肥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期间,分管学院教材采购工作。期间,孙佩石决定学院教材由院办公室统一采购, 并确定滕安源经营的合肥科育图书有限公司、安徽博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教材供应商。滕

4

安源为表示感谢,在2005年至2012年春节、中秋节期间,共送给孙佩石人民币18万元。

二、高校系统腐败案例分析

1、高校腐败重灾区:高校招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不断的扩大高校的自主权,这些自主权中就包括了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这些改革措施无疑正确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系统中的行政监督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这些年来高校招生方面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

在案例一中,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腐败案就是高校招生腐败的典型案例。蔡荣生在工作期间,通过补录、破格录取和违规发放研究生学位等各种违法方式大肆收取贿赂。在2006年至2013年短短的7年时间内,蔡荣生竟然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这起腐败案也使得中国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一年。这些都反映了高校招生腐败越来越严重,就连中国人民大学,这些所谓的“211”、“985”名校也发生了腐败问题。具公开资料显示,中纪委曾经警示过高校招生是教育腐败的重点发生领域。自2008年以来,北京市查处的高校腐败案件上升了一倍,在这些腐败案件中其中一半涉及到招生、人事问题。高校招生腐败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高校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2、高校腐败重灾区:占用教育科研经费

科研项目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随着国家不断的增大对于高校教育科研费用的投入,高校的教育科研经费的非法占用和使用问题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使用和管理,同时不断的激励高校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已经成为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案例二中,教育部公布四起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案,这件案例中不仅涉及到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同时案件中5人竟然通过各种方式骗领贪污1600余万元。这件案例不仅贪污数额巨大,同时反映了高校的一些科研人员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非法使用和占用教育科研经费。教育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因而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使用和管理,是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3、高校腐败重灾区: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指通过抄袭、剽窃等手段从而非法的占有他人科研成果,或者是修改、伪造 34

田文生.重庆师大认定张世友部分论文抄袭[N].中国青年报,2014-5-8(2). 袁星红.揩教材的油,做自己的牢[N].新安晚报,2014-10-21(11).

2

科研数据等学术造假方式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不仅是一种违背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

5

表现形式,同时是学术领域中急功近利和学风浮躁的产物。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的旋涡中。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因学术造假,从而被撤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也是经确认,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而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从学术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国内存在类似的关于高校论文抄袭、项目造假、学术腐败等学术造假事件的揭露和举报不胜枚举。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学术造假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高发区。

在案例三中,重庆师大教授张世友论文涉抄袭案,就是近年来学术造假的典型案例。张世友在从教21年的过程中,一共抄袭了10篇论文,其称职也从讲师晋升到教授,这对于一直提倡公开、公开的教育体系无疑是一种讽刺。学术造假现象这些年来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术教育的产业化,只在乎数量,却不注重质量。这种“快餐式”的学术教育必然会产生一种浮躁的学术氛围,从而最终导致大学精神的缺失。

4、高校腐败重灾区:后勤基建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与此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高校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高校的后勤基建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高校在后勤基建的管理方方面也遇到了腐败的问题。据统计在全国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案件中,基建工程领域的案件竟然占到了其中的24%,这显示了高校的后勤基建已经成为了高校腐败的重灾区。

在案例四中,合肥工业大学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孙佩石受贿案,就是后勤基建腐败的典型案例。在2005年至2012年春节、中秋节期间,孙佩石在学院教材供应上收受合肥一图书公司负责人滕某贿赂的人民币18万元。最终落了个坐牢10年,并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的悲惨结局。探究合肥工业大学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孙佩石受贿案,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后勤基建为何变成了高校腐败的重灾区。一方面,国家每年逐步提高对于高校的扶持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建,后勤基建中的建设资金更是多达上亿元。因而,高额的建设资金蒙蔽了高校某些“蛀虫”的眼睛,从而为后勤基建的腐败带来了寻租空间。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基建腐败的第二个原因是高校后勤基建的审计监督工作的薄弱。很多高校的后勤基建从立项到建成有时长达数年,这本身就造成了高校后勤基建监管的难度。

三、高校腐败重灾区治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高校系统监管机制

对于高校系统中的各项事务都应该遵循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原则。高校后勤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的采购,都应该采用竞争制的公开招标,使得高校系统的各项事务都在阳光之下合理的运行。对于高校的教师和领导都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具体应该建立两种监管体系。第一种监管体系是高校的内部监管,所谓的内部监管是指在高校建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于高校中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应该一一进行审查,并且每年对高校的各个岗位实行定期的监管和考核。对于高校的重要事务应该实行多人分权管理的制度,使得能合理的分工和监管,从而防止高校权力的过于集中。第二种监管体系是高校的外部监管,所谓的外部监管是指政府的具体部门和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建立监管小组,对于高校的各项事务和高校的公开财务进行审查和监管。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校内外机制相结合的高校系统监管机制。 2、定期对高校领导进行廉洁教育 5

刘剑辉,吴起军,潘武东.学术造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215-2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