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7:52: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渗碳

编辑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方式: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液体和气体渗碳。连续式气体渗碳炉。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 . . . . . . . . . . . . . .

3 原理? ①分解? ②吸附 ③扩散 4 工艺流程

? 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 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 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 ? 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 二次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6 常见缺陷

? 碳浓度过高 ? 碳浓度过低 ? 渗碳后表面局部贫碳 ? 渗碳浓度加剧过渡 ? 磨加工时产生回火及裂纹

7 碳钢特点

工艺流程

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用来处理对变形和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

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温度800-850℃ 。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小,广泛应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具。

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温度820-850℃或780-810℃ 。组织及性能特点: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者,采用820-850℃淬火,心部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采用780-810℃淬火可以细化晶粒。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固体渗碳后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气体、液体渗碳的粗晶粒钢,某些渗碳后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渗碳后需机械加工的零件。

4、 渗碳高温回火,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温度840-860℃ 。组织及性能特点:高温回火使M和残余A分解,渗层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便于切削加工及淬火后残余A减少。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Cr—Ni合金渗碳工件

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第一次淬火(或正火),可以消除渗碳层网状碳化物及细化心部组织(850-870℃),第二次淬火主要改善渗层组织,对心部性能要求不高时可在材料的Ac1—Ac3之间淬火,对心部性能要求高时要在Ac3以上淬火。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对力学性能要求很高的重要渗碳件,特别是对粗晶粒钢。但在渗碳后需经过两次高温加热,使工件变形和氧化脱碳增加,热处理过程较复杂。

二次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高于Ac1或Ac3(心部)的温度淬火,高合金表层残余A较多,经冷处理(-70℃/-80℃)促使A转变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渗碳后不进行机械加工的高合金钢工件。 7、 渗碳后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细化渗层及靠近渗层处的组织。淬火变形小,不允许硬化的部位不需预先防渗。

适用范围:各种齿轮和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