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韶关教师招聘试题: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0:3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是单选题考查的重点,大家需要对其中的强化规律进行重点掌握。

斯金纳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人和动物的行为在斯金纳看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其特点是先呈现刺激后出现反应;操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特点是先出现反应后呈现刺激。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1.正强化

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家长经常会跟孩子说,如果孩子好好学习,考好了,家长会带孩子去游乐场。这就是比较常见的正强化。

2.负强化

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在学生考试取得进步之后,老师允许学生不用打扫卫生,这就是一种负强化。我们平时所说的“戴罪立功”、“坦白从宽”也都属于负强化。

3.惩罚

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我们日常所说的老师体罚学生,就是通过给予学生体罚这一厌恶的刺激,从而减少学生犯错误的行为出现的概率。“抗拒从严”同样也是惩罚。

4.消退

无任何强化物的出现,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在教学活动当中,老师会发现班上有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且越是训斥或惩罚,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就越频繁,这种学生上课捣乱的原因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不能采用惩罚的方式,可以尝试消退的方式,对学生的捣乱行为不理睬,学生发现自己的行为并不会得到老师额外的关注,这种行为便也减少甚至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