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物理实验 第三讲 电学实验课前自测诊断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0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讲 电学实验

——课前自测诊断卷

考点一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和读数] 小明同学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为了更准确选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合适量程,决定先用多用电表测量小灯泡的阻值。

(1)在使用前发现电表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应该调节哪个位置________(选“①”或者“②”)。

(2)小明使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的“×10”挡测量小灯泡电阻阻值,读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小明应该旋转开关至欧姆挡________(填“×100”或“×1”),两表笔短接并调节__________(选“①”或者“②”)。

(3)按正确步骤测量时,指针指在如图丙位置,则小灯泡阻值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电表指针没有指在左侧零刻度处,故应进行机械调零,故应用螺丝刀调节旋钮①。

(2)由题图乙可知,测量电阻时指针偏转较大,表盘上示数偏小,则说明所选挡位太大,故应换用小挡位,故选:“×1”挡;同时每次换挡后均应进行欧姆调零,故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②使指针指到右侧零刻度处。

(3)由题图可知,电阻R=28×1 Ω=28 Ω。 答案:(1)① (2)×1 ② (3)28 2.[考查利用多用电表进行故障分析]

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四节干电池串联,小灯泡A、B的规格均为“3.8 V,0.3

A”。合上开关S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A、B灯都不亮。

(1)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检查故障(只有一处故障),

①选择开关置于下列量程的________挡较为合适(用字母序号表示); A.2.5 V C.50 V

B.10 V D.250 V

②测得c、d间电压约为5.8 V,e、f间电压为0,则故障是________; A.A灯丝断开 B.B灯丝断开 C.d、e间连线断开

D.B灯被短路

(2)接着换用欧姆表的“×1”挡测电阻,欧姆表经过欧姆调零, ①测试前,一定要将电路中的开关S________(填“断开”或“闭合”); ②测c、d间和e、f间电阻时,某次测试结果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Ω,此时测量的是________(填“c、d”或“e、f”)间电阻。根据小灯泡的规格计算出的电阻为________ 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它不等于测量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由于4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6 V左右,所以选择开关应置于10 V挡较合适,故选B。②A、B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中有断路没有短路,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等势”的概念可知,若c、d间电压不为零说明c、d间可能发生断路,e、f间电压为零说明e、f间电势相等即没有断路,则故障是A灯丝断开,所以A正确。

(2)①根据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可知,测试前应将电路中的开关断开。②欧姆表的读数为R=6×1 Ω=6 Ω;此时测量的是e、f间的电阻,根据U=IR计算出的电U3.8阻为R== Ω=12.7 Ω,大于欧姆表的测量值,说明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

I0.3升高而增大。

答案:(1)①B ②A (2)①断开 ②6 e、f 12.7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考点二 以测电阻为核心的电学实验 3.[考查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2020·江苏七市三模)为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提供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金属丝R(电阻约8 Ω) B.电流表A(0.6 A,内阻约0.6 Ω) C.电压表V(3 V,内阻约3 kΩ) D.滑动变阻器R1(0~5 Ω,2 A) E.电源E(6 V) F.开关,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

(2)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

(3)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改变金属夹P的位置,测得多组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及相应电压表示数U、电流表示数I,作U

出-L如图所示。测得图线斜率为k,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为I________。

(4)关于电阻率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应置于最左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