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律师基本业务技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4:32: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际法比较宽阔。现在中国学校里,培养出的硕士和博士的国际法概念很广。国际法狭义的是国际公法,但是在这里讲的是一个广义的国际法,包括国际经济法、国际刑法都叫国际法。

涉外法律跟国际法是有交叉的,涉外是站在国内的角度来看的。 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国际律师除了要有国际法、涉外法律之外,还要有外国法方面的知识。现在的律师不单单是做涉外的,还有做国外的法律服务。所以,光知道中国的法律、世贸组织的法律还不够,你还得用欧盟的法律。所以国际律师要懂得外国法,这个就不容易了,学起来很累。

资本市场的业务主要涉及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较少,这方面要懂得外国的知识不太容易。

还要有外国法的意识。知识可以学,但是有外国法的意识就不容易了,我感觉外国的人有国际方面的意识的人,跟他工作以及跟他所学的专业是有关系的,我感觉到做国际方面的业务律师要有国际意识。如果他们考虑问题,纯粹就是民粹主义的考虑问题,心里面充满着对外面的排斥。如果是这种心态就做不好,没有国际化的意识。

这个涉及到在实务当中能否做好的问题,或者涉及到中国整个形象问题。我们去世贸组织办案子时,是一个形象。你的面貌,你在庭上的表现,你的知识,你对国际法律的理解,有没有具备国际化方面的知识都能够体现得出来。有一些甚至影响整个中国的国际上面的声音。因为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的崛起在西方国家看来是有担忧的,我们站立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担忧也是有理由的,所以我们的崛起从宏观上讲,民族主义要少一点,这样会比

较好环境会更好,人们知道中国还不是真正的法治国家。

他们还认为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比较淡薄,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从中国历史来看,我感觉中国两千多年下来的历史,一直就是专制,不讲法治。虽然现在进了现代社会我们也提倡法治,但也只是嘴巴上提倡,因为当法律遇到权力时,权力肯定是放在前面的。

中国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是有贡献的,但是中国十几年的法治跟文明程度的发展是没有贡献的,有这么一个说法。 案例: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

该事件给中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72.8%的网民支持蔡铭超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是爱国。他参与了拍,拍到后却公开表示不履行。中国素质高的人、有钱的人都公开违背规则,世界将会怎么样看中国?他们会说你根本没有规则意识,国际意识不强,授人以柄,这一问题带来很大的负面的影响。

国际意识还体现在什么地方?从律师的业务来讲,处理国际业务,有中国的律师,还要有外国的律师;从律师行业来看,水平在慢慢地提高,但是法治的意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意识跟人们相比较差别太大。 做国内的诉讼履行比较难,到法院打官司,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拿不到案子,如果拿到了案子还不一定能打赢,现在的趋势有这个情况。

这里有意识上的原因,中国的司法部门、公检法对律师有敌意。这些说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职业共同体的意识。国外的国际法律意识就非常强,就是职业共同体的概念给他们指导,摆事实,按照法律的阐述,很友好,不会相互地攻击。我们中国现在开庭,原告跟被告的律师互相

都会说得很难听,心里感觉很难受,这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造成的,如果有这个意识,法官、检察官、公安、律师不管到哪,大家都是法律共同体,都是摆事实、讲法律。所以我觉得做涉外律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比较重要,这是一般的人所没有想到的。 (二)必要的外语水平和法学外语技能

这个很重要,一出去就会用到。尤其是英语,现在有一些年轻的人在国外留学回来,会好几门外语。现在大学的六级英语考出来写写还可以,但是用法学语言来表达,就有距离了,听说读写这方面都要具备,而且法学英语跟文学英语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三)必要的国际和外国文化、政治、经济的常识

这点很好理解。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常识”很有必要,做这一块,会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涉及到倾销问题时,经济学当中价格学有些知识是要具备的。涉及到产业方面的一些知识,像市场价格上的反映,国家就业、经济指标这方面的一些影响。这平时在做业外业务尤其在做贸易救济措施这方面的业务时是要涉及到的。

(四)养成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习惯

我觉得作为律师要养成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习惯,我认为这个很重要,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我感觉到做涉外业务很累,不管做哪个方面的法律服务,都可能会在外国,这就会有时差方面的问题。有时候要跟国外的律师进行探讨合作,他们上班时间的观念比我们要强,下班时间是联系不到帮你做诉讼的律师的,这跟中国完全不一样。

第二是问题比复杂。涉外的东西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复杂,涉及的问

题多,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如果要在缅甸做一些全面的调查都成问题,很复杂,而且政治不稳定,法律不健全,基础设施又很差,这种复杂的问题,如果给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够呛。所以做涉外业务,首先要养成勤奋学习、好学的习惯,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包括习惯、法律、文化、政治、经济、外语等等。国内的有些律师可能不需要弄那么多,而涉外律师必须要勤奋好学才能跟得上。 三、新型涉外律师业务的开拓和操作 (一)新型涉外律师业务的不断开拓 1.涉外律师业务的发展回顾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后,涉外律师业务从80年代开始,那时律师事务所都分成涉外律师事务所,90年代初,统一改了。这说明了律师制度走过来,一开始是按照涉外、涉内来开律师事务所,那时涉外律师一般都是传统的民事案子,诉讼比较多,非诉讼比较少。后来就发展到了WTO体系下的涉外业务,包括前面说的贸易救济措施,世贸争端的解决。目前除了这些业务之外,现在有一些律师慢慢地往内提供就国跟国之间因这种条约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业务,这方面目前有些律师在开拓。

2.新型业务与律师的开拓

这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的律师在这方面做了贡献,改变了在这个领域律师业务的格局,在国际上也树立了形象,甚至还影响到国外在这一块的政策和策略,这个确实是不容易。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产品遭受人家反倾销,从1979年就开始了,1979年11月份,欧盟有两个案子,一个是闹钟,还

有钾盐。1979年时我们刚刚改革开放,正要开始做一番事业,他们就已经开始对我们反倾销了。所以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产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其实很多,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不懂反倾销,同时我们也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我们就不会关注它,就任人宰割,媒体也没有关注。所以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好像以前很少,现在多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现在重视起来了,而且现在的媒体都会去报道、跟踪。到90年代中期,我们的企业也慢慢地觉醒了,但中国的律师还没有介入到这一块,有的话,也只是配合外国的律师。到了2003年后,中国律师事务所慢慢就有人做这一块了,国外做律师的中国人也回到中国来,这样慢慢就形成了气候,就开始拿案子,反倾销的案子在国外,都是中国的律师拿了。现在都是这样的。我们拿到了以后,国外的律师来配合我们。这个变化不是简单的程序变化,这个领域当中,中国律师是做出了贡献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做这一块有十多年的历史,这一块的律师水平还可以。我们在跟律师做交流时,90年代我们只有听的份;现在中国律师出去跟国外律师交流,我们不逊于他们,而且我们还进行一些经验的交流,有感受。中国律师的作用在这一块的发挥,使整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中国企业对反倾销的认识以及律师对反倾销的认识都慢慢提高了,并且新兴业务的开拓需要一个过程,新型业务对律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WTO成员间争端解决业务的操作 1. 争端起因

从1948年关贸总协定缔结之后开始实施,到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这一段时间案子有300多个。1995年到目前为止案子已经有38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