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5:20: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凤凰卫视资讯台的《风范大国民》一集节目中,介绍了一个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人,你知道他是谁吗?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侯德榜

2、1909年,上海的一位管家给在外地的男主人打电话。下列通话内容有可能出现的是 A.“先生,少爷中状元了!”

B.“先生,报纸上说京张铁路通车了!” C.“先生,我让服装店给你赶制一套中山装。

D.“先生,大小姐想从账房支钱买哥伦布发现美洲420周年纪念金币。”

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说这句话的人主要成就是

A.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B.提出地质办学的理论和方法 C.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D.修建了京张铁路

4、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淞沪铁路 B.京九铁路 C.京张铁路 D.青藏铁路 5、2006年7月1日,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又一奇迹。近代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京张铁路 B.沪宁铁路 C.陇海铁路 D.京沪铁路

6、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的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A.平汉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7、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 A.徐寿 B.侯德榜 C.茅以升 D.詹天佑

8、主持设计和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杰出工程师是( ) A.魏源 B.詹天佑 C.严复 D.康有为

9、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津浦铁路 D.南满铁路 10、2006年7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始运营,人们形象的称其为“天路”。说到铁路,你知道我国自主举办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广铁路 D.京唐铁路

11、今年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早在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质奖章。研制出这一品牌的总工程师是 A.范旭东 B.侯德榜 C.茅以昇 D.詹天佑

12、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李四光

13、20世纪20年代,揭开制碱奥秘的化学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冯如

14、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卓越的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茅以升 D.魏源

15、他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打破了西方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他是 A.严复 B.候德榜 C.徐悲鸿 D.魏源

1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为举步维艰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希望,也打破了西方长期对这一行业的垄断。这位为国争光,创造这种制碱先进工艺的科学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严复

17、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 ②维新派改革科举制度,开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③辛亥革命后,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④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制碱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发明了新式制碱法,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徐悲鸿

19、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茅以升

20、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图中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

21、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 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22、近代扬州著名学者、文学家有渊博的学识,又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晚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时期,粮食缺乏,宁可挨饿,拒绝吃美帝国主义的“美援面粉”,他是: A.郑板桥 B.吴征镒 C.何祚茠 D.朱自清

23、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A.1840年 B.1895年 C.1905年 D.1912年

2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在20世纪上半期的报刊中经常出现。其中属于1905年的是

A.废除科举制 兴中会成立 《定军山》拍摄完成 B.创办商务印书馆 张謇实业救国 创办《新青年》杂志 C.兴中会成立 废除科举制 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D.创办京师大学堂 出现有声电影 《定军山》拍摄完成

25、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废止是在 A.1895年 B.1905年 C.1915年 D.1925年

26、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 )的创办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27、“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