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2:5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略阳县两河口初级中学

“121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全体教师应遵循“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七年级数学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集中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在本学年的工作要点上,提出了全面推行“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吹响了决战课堂的号角。现将该模式研究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规则、要求、方式和方法作如下指导与说明: 1.什么是“121导学案”教学模式

模式内涵:(1)教学过程大体分为“121”三段(传统课堂的40分钟,划分为课前10分钟、课中20分钟、课后10分钟)。(2)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环”(自学、交流、反馈)“六步”(重申目标,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总结拓展)。(3)教学载体采用“三案”:教案(教师依据课标,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二度创作后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案(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练案(相当于传统的作业卷),三案统一在一份文本上。“121导学案”指教学方法上以集“学案、教案、练案”为一体的三案为载体,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师应以问题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旧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思考,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益。限制讲的时间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教师的讲授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要更新一个讲的理念: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由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要找准四个讲的时间:导学引入时、诱导点拨时、提练升华时、效果回授时;要明确三大讲的内容: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二要讲、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要讲、学生能举一但不知如何反三的三要讲。

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有多种,但核心是讨论。其目的是学生主体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进一步探讨学习方法,初步获得对基本知识重新建构的能力。要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好途径,是学生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到某件事,你能记住10%;听到某件事,你能记住20%;看到某件事,你能记住30%;连看边听某件事,你能记住50%;说某件事,你能记住70%;做某件事后,你能记住90%。减少讲与听,增加读与做是课堂教学新模式最鲜明的特征。练习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有口头的、有笔做的;从内容表现上来说,有铺垫性练习(预习及引入部分)——要渗透实用性、有巩固性练习——要加强应用性、有发展性练习——要增强实践性、有开放性练习——要注重创造性。 2.如何编制三案

传统的教案往往是讲案,虽然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老师大多是站在教者的高度去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侧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常常是自编、自导、自演;学校要求学生要有预习,但往往是学生没有预习的时间、不知道预习的方法(一次调查表明仅有50%的人偶尔预习)。编写三案,就是要求老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策划设计出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杜绝教与学的两张皮,实现由“教案型”向“导案型”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学和助学作用。 (1)“三案”的结构体系

三案应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凸显有效性的课堂改革理念。

三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 (2)“三案”的四步编写程序

三案的编制过程应是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编制的三案既要体现共性,同时也要张扬个性。切忌不通过集体备课、不落实个体消化、不进行个性链接,拿着别人编的三案就去上课。学校要求备课组应提前一周作好三案编写安排、提前二天编好三案、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三案编写四步程序为:个人轮流主笔→集体讨论修订→骨干把关审核→个性链接补充。 (3)“三案”的五大编写区别

不同的学科因为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功用不同,所以编制时必须紧扣学科特点,既体现共性,又显现学科个性;不同的课型由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