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3:5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在哲学意义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 客观真理性

B. 意识派生性

C. 客观实在性

D. 意识能动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B A. 客观性

B. 物质性 C. 实践性 D. 运动性

4.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 实践 B正确的理论 C客观事物 D对人是否有用

5、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6、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C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8、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 B A. 矛盾

B. 实践

C. 真理

D. 经验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B A. 自觉的实践性 B. 彻底的科学性 C. 坚定的革命性

D. 鲜明的阶级性

12、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A. 物质生产劳动的活动

B. 处理社会关系的

活动

C. 进行科学实验的活动

D. 人类自身繁衍的

活动

13、发展的实质是 D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矛盾的性质 B. 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C. 根本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B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5.、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C A. 产品的分配关系

B. 平等的消费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17、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B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时间 D复杂劳动时间 18、金融资本是由 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

C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1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进行阶级斗争 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2、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 D

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实行按劳分配 D、实现共产主义

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这一观点是说: C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 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24.“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5.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D

A.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 B.核泄漏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

C.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 D.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

2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7.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8.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29.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30.社会的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31.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A ) A.生产力的水平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32.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根本的动力是( D) A.阶级斗争 B.社会改革 C.社会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34.被马克思誉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的是(B )

A.社会改革 B.科学技术 C.社会革命 D.阶级斗争 3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B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3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7、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B

A.事物的运动变化 B.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C.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38、古希腊麦加拉派哲学家欧布利德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故事中欧布利德 D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承认了运动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C A、全部的抛弃 B、事物中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D、纯粹的否定

40、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41、中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

A. 客观性

B. 历史性 C. 辩证性 D. 能动性

4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43、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B

A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 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4、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东汉王充《论衡·书解》中的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B

A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为重要

45《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A

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46、“物以稀为贵”所含的商品经济的道理是 A

A、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B、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C、商品价值越高价格就越高 D、商品价值决定其使用价值

47、被马克思称作“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是指 C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货币转换为资本 C、商品转换为货币 D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48、货币的本质是( D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价值的表现形式 C.流通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9、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51、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B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52、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D

A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54.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A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5、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 B

A、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天地之性最贵者——人也

D、支配人的言行为的主体思维——人的意识 56、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57、列宁所指出的“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C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生产力发展 D、生产关系的优越性

5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A、生产力的发展之中 B、生产关系的变革之中 C、社会形态的更替之中 D、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59、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B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60、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62、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6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

C、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不断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 64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6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D A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66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 D

A.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B.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