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部分生理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9:0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低;不产生色觉。

视锥系统功能特点:对光的敏感 性差,专司昼光觉;视敏度(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分辨能力)高;产生色觉。

5.声波可通过哪些结构传导到内耳声感受器?

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内耳外淋巴→内耳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

一、解释概念

1.血红细胞凝集 当具有某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其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凝集素与凝集原结合,使红细胞膜损伤,表现为红细胞粘聚在一起并最后溶血的现象。

2.红细胞叠连 红细胞以凹面相贴堆叠成串状结构,这是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造成的。 3.等渗溶液 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4.红细胞比容 指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5.血型 指红细胞凝集原(抗原)类型。

6.血液凝固 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现象。

7.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现象。 8.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最后溶血的特性。 9.血清 血液凝固后,由于血凝块的收缩,从血块中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10.血氧饱和度 结合的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比。

二、填空

1.血浆晶体渗透压有调节____水平衡作用。

2.临床上常用测定____方法来检查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3.血浆胶体渗透压有调节____水平衡作用。

4.血浆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它们的比值为____。

5.血浆蛋白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____,其中____含量最多。 6.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____,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____所吞噬破坏。 7.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__ 8.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9.血液凝固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____和____。 11.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____。

12.白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____,能释放组织胺和肝素的是____,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细胞。

13.参与体液性免疫的淋巴细胞主要是____,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主要是____。

14.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血细胞是____。 15.血小板是骨髓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

16.血型是依据____的抗原特异性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____系统。

11

17.正常成人红细胞数男性为____,女性为____。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____,女性为____。

18.红细胞膜含有B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____型或____型。 19.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

20.调节红细胞生成速度的最关键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

1.细胞内外 2.血沉率3.务血管内外4.碳酸氢钠/碳酸5.白蛋白;白蛋白6.120天;肝、脾 7.铁;蛋白质 8.维持血管透性;促凝血;止血 9.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于水的多骤纤维蛋白 10.0.9%氯化钠;5%葡萄糖 11.巨幼红细胞贫血症 12.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13.B细胞;T细胞 14.血小板 15.巨核细胞 16.红细胞膜上;ABO血型 17.450~550万个/mm;380~460万个/mm3;12~15g/100ml;11~14g/100ml 18.A型血;AB型血 19.白蛋白;氯化钠 20.促红细胞生成素

三、单项选择

1.血沉加快主要由红细胞叠连所致,叠连的原因是

A、血浆中白蛋白增加 B、血浆球蛋白增多 C、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都增多 D、红细胞数目增多 E、白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组织液与血液通常下列哪项不相同

A、Na浓度 B、胶体渗透压 C、K浓度 D、晶体渗透压 E、Ca浓度 3.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有效滤过压下降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 E、结合水减少?游离水增多

4.除哪项外,均是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A、有可塑性,可通过较细的毛细血管 B、对O2和C02的通透性较大 C、衰老时脆性增大 D、发生叠连时血沉加快 E、能释放扩张血管物质

5,下列哪一项不是血小板释放或产生的物质

A、花生四烯酸 B、ADP C、5-羟色胺 D、氨基酸 E、TXA2 6.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区别在于

A、起动因子不同 B、最后形成的凝血块不同 C、外源性凝血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E、能不能激活因子X

7.正常人血液的pH是

A、7.12~7.23 B、7.35~7.45 C、7.30~7.50 D、6.98~7.10 E、7.45~7.65 8.柠檬酸钠抗凝的机理是

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B、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 C、阻碍凝血的3个基本过程 D、与血浆中Ca结合形成络合物 E、灭活因子V

9.血小板数减少可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斑点,主要原因是血小板

A、不易聚集成团 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

2+

+

+

2+

12

完整性 D、吸附凝血因子的量减少 E、不能粘附在内皮细胞之间

10.关于红细胞的生成,错误的是

A、需有铁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 B、成熟因子为维生素B12和叶酸 C、调节生成因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 D、血中氧分压降低,红细胞生成减少 E、红骨髓严重受损

11.血液凝固是指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聚集 C、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 D、出血停止 E、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12.某人血浆中含有抗A凝集素,则该人不可能的血型是 A、A型 B、趾型 C、O型 D、AB型 E、B型 13.输血时主要考虑

A、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集 D、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E、受血者的血量是否减少

14.有关血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 B、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 C、男性的血液总量较女性稍多 D、幼儿每公斤体重的血量较成人少 E、血量的多少与血压有关

15.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产生部位是

A、肺脏 B、脾脏 C、心脏 D、肾脏 E、脑

16.一次性急性失血超过总血量多少就会显著影响人体生命活动 A、296ml B、596ml C、10% D、1596ml E、20% 17.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NaCl D、NaHC03 E、脂质 18.血液中的主要缓冲对是

A、NaHC03/H2C03 B、蛋白质盐/蛋白质 C、Na2HPO4/ NaH2PO4 D、NaCI/HCl E、HbO2/Hb

19.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T淋巴细胞 E、B淋巴细胞

20.参与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E、肥大细胞

1( B ); 2( B ); 3( B ); 4( E ); 5( D ); 6( A ); 7( B ); 8( D ); 9( C ); 10( D ); 11( C ); 12 ( A ); 13( B ); 14( B ); 15( D ); 16 ( E ); 17 ( C ); 18( A ); 19 ( D ); 20( C )

四、简答与综述题

1.简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①球蛋白 参与免疫反应,载体运输

13

②纤维蛋白 参与生理止血。 ③白蛋白 维持胶渗压,载体运输。

2.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为什么?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770KPa,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原因:毛细血管壁对晶体物质有完全透性,而细胞膜对晶体物质具有半通透性。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3.3KPa,由血液中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原因:毛细血管壁对胶体物质没有透性。 3.何谓贫血?试分析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贫血指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不足。造成贫血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营养因素。主要蛋白质、Fe、Cu元素等。(1分)

②影响红细胞成熟因素。主要有叶酸、维生素B12、内因子。(2分) ③红细胞生成速度的调节激素。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性激素。(2分) 4.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①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处粘着、聚集成软血栓,起到初步止血作用。(1分)

②血小板粘着聚集后释放反应,释放出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小血管收缩,起到进一步止血作用。(1.5分)

③血小板在以上反应中释放出磷脂胶粒,为血液凝固反应提供载体,从而促进血液凝固反应,这进一步起到止血作用。(1.5分)

④血小板收缩反应能攀拉血凝块中纤维蛋白,使血凝块收缩,血凝块由软血栓变成硬血栓,最终彻底止血。(1分)

5.为什么0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

O型血红细胞没有A、B凝集原,故O型血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后不会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的血浆含有抗A、抗B凝集素,受血者红细胞虽然含有凝集原,但O型血的血浆输入受血者体内后抗A、抗B凝集素被稀释,只要输入血量不是过多的情况下,不足以使受血者红细胞因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产生凝集现象。

6.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重复输同型血液时,为什么还要作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原则:鉴定血型与交叉配血实验(cross-match test);同型血首选,异型慎输;提倡成分输血。

血型有多个系统,能产生红细胞凝集反应的还有Rh系统,血型相同常是指ABO血型系统的血型相同,而不能排除其它类血型系统不同型,而有产生红细胞凝集的可能性。

7.Rh血型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Rh血型意义:①不存在天然抗体,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Rh抗体。 ②发生在母子关系上。

一、解释概念

1.中心静脉压 指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处的血压。 2.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

14

3.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升达到的最高值。脉压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4.动脉血压 指大动脉处血压。

5.窦性心律 指窦房结起搏频率控制的心跳频率。

6.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是正常情况下起搏心脏的结构,故称为正常起搏点,而窦房结以外的心脏自律组织,只有在窦房结起搏冲动传导受阻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其起搏心脏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7.心电图 在体表特定部位记录的心脏电变化综合表现的图象。 8.心输出量 一般指一侧心脏每分钟搏出的血总量。

9.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心室肌由额外刺激引起的一次兴奋与收缩,由于这次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收缩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的心肌收缩间期比正常节律心肌收缩间期相对校长,此间期称为代偿间歇。

10.有效滤过压 指组织液产生与回流的动力,是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胶体渗透压、组织内压四种力的代数和。具体表达为: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内压。

二、填空

1.心肌自律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其形成机制在窦房结细胞主要是由于____。

3.心肌兴奋性的特征是____,因此心肌不会发生____收缩。 4.心肌收缩的前负荷是____,后负荷是____。

5.心电图P波反映____过程的电位变化,T波反映____过程的电位变化。 5.我国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动脉血压,收缩压为__________Kpa,舒张压为________ Kpa 6.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____和____两个方面。 7.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____。

8.对维持血压稳定起关键作用的中枢位于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中枢。

9.在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冲动____,引起的效应的是________。

10.血压形成条件有三 a.血管充盈血液 b.心脏搏血供能 c.______________。 11.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使心跳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递质,使心跳加强___________。

12.血流的容积速度与血压、血流阻力的关系可列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13.机体对血管阻力(血流阻力)调节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活动达到的.。 14.维持血压稳定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