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试题及答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5:39: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请将其中一个正确答案用符号表示添在题中括号内 1、依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 A )开始。

A出生 B年满10周岁 C年满16周岁 D年满18周岁 2、下列物中属于主物与从物关系的是( C )。

A房屋和门窗 B门窗和锁 C锁和钥匙 D房屋和钥匙

3、甲、乙约定,甲出卖给乙大同煤1000吨,甲乙间因该买卖合同产生的债属于( B )。

A特定物之债 B种类物之债 C选择之债 D按份之债

4、甲、乙为邻居。一日甲突发急病,乙见状忙找到一出租车将甲送医院抢救,乙随车同去,花去车费50元,向医院垫交押金3000元。乙因此而耽误上班被扣发津贴50元。事后乙要求甲的儿子偿还为甲所付款时,甲的儿子仅付3000元,而乙主张应付给3100元。依法,乙有权要求偿还( B )。

A3100元 B3050元

C3025元 D3000元

5、甲见丙的门口栓着一条狗,就上前挑逗,恰逢乙路过,该狗窜上将乙咬伤。经查,该狗是丙为丁代养的。对乙的伤害,应由( C )负责赔偿。

A丁 B丙 C甲 D丙、丁

6、某甲为某公司的职员,在办公室里养了一盆花。—日,甲出差,同事乙就将甲的花盆搬到窗台上,乙下班时忘记搬回花盆。当日晚突然起风,该花盆被刮落恰好砸在路过此地的丙,造成丙脑震荡,对丙的伤害,( C )应负赔偿责任。

A甲所在的公司 B甲 C乙 D甲、乙

7、甲下落不明达5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甲死亡。但甲事实上并未死亡,而是在某地打工。甲在被宣告死亡期间所实施的民事行为( C )。

A无效 B经相对人追认后有效 C有效 D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8、一日,甲发现乙在家自杀,遂破门而人,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乙获救后,认为甲不应该救他,并要求甲赔偿破门所造成的损失。甲的行为属于( B )。

A侵权行为 B无因管理 C不当得利 D紧急避险

9、甲被宣告死亡,其配偶乙与丙再婚后丙死亡。现甲返回住所地,经本人申请撤销了对甲的死亡宣告。因甲、乙均为单身,双方的夫妻关系( B )。

A可自行恢复 B不得自行恢复

C由甲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D由乙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10、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债权人在( D )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A1年 B2年 C4年 D5年

11、下列事项中,不一定引起委托代理关系当然终止的是( D )。

A代理人辞去委托 B被代理人取消委托 C代理人死亡 D被代理人死亡

12、某施工队为某公司安装地下管道,挖开了马路。因当日未能完工,施工队就在开挖的路段的两边拉上了红灯,以示警戒。当晚,甲骑自行车路过此路段,恰好赶上突然停电,甲摔进了开挖的沟中受伤。对甲的伤害,应由( B )负责赔偿。

A施工队 B某公司

C供电局 D施工队、某公司、供电局

13、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作业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下列情形除外 ( C )。

A作业人无过错的 B第三人有过错的 C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D受害人有过错的

14、姓名权的内容,不包括姓名的( D )。

A命名 B使用 C变更 D依法转让 15、《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解释属于( D )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立法解释 D无权解释 16、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债的主体( D )

A双方都是不特定的 B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是不特定的 C债权人是不特定的,债务人是特定的 D双方都是特定的

17、诉讼时效延长,只适用于具有特殊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 B )

A尚未届满的 B已经届满的 C中断的 D中止的 18、民事赔偿金应该( B )

A上缴国库 B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C交受害人的所在单位 D交养老院赡养老人

19、王某与李某分别出资4500元和8000元合开一个饭馆,后因经营管理不善欠债19000元,对该项债务双方应承担( A )

A无限连带责任 B无限按份责任 C有限连带责任 D有限按份责任 20、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 D )承担。

A个人现有全部财产 B家庭财产

C全部经营财产 D个人财产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用符号添在题后答题卡上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是( ACD )。

A尚未发生的事实 B将来能够发生的事实 C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将来能否发生的事实 D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 2、下列诸债中,( AB )属于法定之债。

A无因管理之债 B侵权行为之债 C单方允诺之债 D合同之债 3、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是( AB )。

A恢复原状 B赔偿损失 C收缴非法所得 D罚款

4、在我国,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BCD )。

A公民 B法人

C非法人经济实体 D国家

5、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形式有( ABCD )。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默示形式 D公证形式

6、赠与行为是( BC )。

A单方法律行为 B双方法律行为

C单务法律行为 D双务法律行为 7、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法制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8、可撤销和可变更的民事行为包括( AB )。

A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B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C无权代理行为 D无权处分行为 9、债的发生根据包括( ABCD )。

A侵权行为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 D缔约过失 10、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以下几项( ACD )。

A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B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C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D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三、解释下列名词

每题3分,共1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白纸上

1、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2、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这是债的发生的根据之一。

3、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定代表人:依据法律和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5、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其法律后果由法律强制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四、简答下列各题

每题7分,共3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白纸上

1、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1)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3)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但被代理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有效:一是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二是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承认的;三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四是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继续完成的。(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5)被代理人或代理人为法人时,因法人消灭而使代理关系消灭。 2、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1)发生的法定事由性质不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属于不由当事入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情况;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是“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属于可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的情形。(2)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可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的任何时间。(3)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只是使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于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而诉讼时效的中断是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于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另行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3、物权与债权的区别:(1)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2)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物权具有优先性,而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具有追及性,而债权没有追及性;(3)物权为对世权,债权为对人权;(4)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是行为;(5)物权采用法定原则,债权多采取契约自由原则;(6)物权是静态财产权,债权是动态财产权。

4、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法律特征如下:(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4)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5、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损害后果。损害后果是指由一定的行为或事件而造成的他人人身或财产上的不利状态,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2)加害行为的违法性。加害行为就是侵权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的侵权行为是指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不作为的侵权行为是不实施法律所要求的行为;(3)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应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必然性和直接性;(4)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其对该行为将导致的结果所持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五、案例分析题 每题10分共2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白纸上

1、刘某与甲、乙、丙三人合伙开办了一个合伙企业。由刘某、甲、乙各出资2万元,丙提供技术入伙,与刘某、甲、乙平均分配盈余。四人办理了有关手续并租赁了房屋,但并未订立书面协议。经营中状况恶化,合伙组织曾向王某借款2万元,用于周转。半年后,甲想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份额转让给丁,刘某和乙同意,但丙不同意,并表示愿意受让甲某转让的那部分财产份额。因多数合伙人同意丁成为新的合伙人,丙于是提出退伙,刘某、甲、乙表示同意,故丙退出合伙,丁加入。丙退伙后半年,合伙组织散伙,又负新债6万元。 根据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伙关系是否成立?为什么? (2)丙可否作为合伙人?为什么?

(3)甲转让财产份额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4)丙某是否可以退伙?为什么?

(5)若企业解散后,债权人王某要求丙偿还2万元债务,而丙某有无偿还债务的义务?为什么?对该债务丁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

(6)丙某退伙后,合伙组织另外所负6万元的债务应由谁负担? 答:1、(1)能够成立,因为根据《民通》及《意见》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但实际上具备了合伙成立的有效要件,并办理了有关手续的,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 (2)丙可以作为合伙人。因为按照民通之规定,合伙人可以技术出资。 (3)甲的行为无效,因为其转让合伙财产必须经得全体合伙人之同意。 (4)丙可以退伙,因为其退伙时经过当时的全体合伙人的同意。

(5)丙有义务。因为根据民通规定,合伙人后对其原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丁也负有清偿责任,因为根据民通规定,入伙的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6)甲、乙、刘某、丁承担。

2、某甲应于1999年10月30日前向乙交付设备租金10万元,但到期甲并未交付,乙也未向甲索要。2000年12月20日,乙在清理账目时发现甲还欠租金,就向甲索要,甲即于第二天向乙给付了10万元租金。事后,甲的律师告诉甲,此笔租金因诉讼时效已过,可不给付。于是甲就要求乙将其交的款还给甲,而乙拒不返还。甲即以乙得到10万元为不当得利应返还为由向法院起诉。

根据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请求甲给付租金的请求权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乙应否向甲返还所收的10万元?

2、答:(1)乙请求甲给付租金的请求权诉讼时效已过,因依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甲延付租金的期限已超过1年,这期间也未发生时效中断、中止的事由。

(2)乙可不向甲返还。因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乙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虽届满,但其权利并未消灭,甲自愿履行债务的,乙有权受领,其所得不属于不当得利.

一、单选

1A 2C 3B 4B 5C 6C 7C 8B 9B 10D 11D 17B 18D 19A 13C 14D 15D 16D 17B 18B 19A 20D 二、多选

1ACD 2AB 3AB 4ABCD 5ABCD 6BC 7ABD 8AB 9ABCD 10ACD 三、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2、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这是债的发生的根据之一。

3、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定代表人:依据法律和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5、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其法律后果由法律强制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四、简答

1、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1)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3)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但被代理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有效:一是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二是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承认的;三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四是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继续完成的。(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5)被代理人或代理人为法人时,因法人消灭而使代理关系消灭。

2、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1)发生的法定事由性质不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属于不由当事入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情况;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是“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属于可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的情形。(2)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可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的任何时间。(3)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只是使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于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而诉讼时效的中断是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于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另行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3、物权与债权的区别:(1)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2)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物权具有优先性,而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具有追及性,而债权没有追及性;(3)物权为对世权,债权为对人权;(4)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是行为;(5)物权采用法定原则,债权多采取契约自由原则;(6)物权是静态财产权,债权是动态财产权。 4、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法律特征如下:(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4)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5、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损害后果。损害后果是指由一定的行为或事件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