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练)(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14 6:59: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考试)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树林晨曦中缕缕阳光是丁达尔效应的结果

B.为提高人体对钙的有效吸收,医学上常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补钙药物

C.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其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城郊的农田上随处可见的农用塑料大棚,其塑料薄膜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微小的尘埃或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阳光照射时产生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B.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补钙药剂,葡萄糖酸钙属于有机钙,易溶解,易被人体吸收,医学上常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补钙药物,B项正确;C.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是硅而不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D.塑料薄膜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正确。

2.(河南省顶级名校2018-2019年度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 宣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 天然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 反应2KNO3+3C+S=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NO3和S都是氧化剂,故C错误;D. Al2O3为两性氧化物,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3月月考)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酒精溶液 【答案】A

【解析】A为溶液,B、C、D均为胶体,答案为A。

4.(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三适应性训练)中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为单

B.鸡蛋清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

D.淀粉溶液

1

质的是

A.笔

【答案】B

B.墨 C.纸 D.砚 【解析】A.笔使用的主要是动物毛发,属于蛋白质,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故A错误;B.墨中的炭主要是C元素形成的单质,故B正确;C.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由C、H、O元素组成,故C错误;D.砚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或碳酸盐,由C、Si、O、Na、K、钙等元素组成,故D错误。 5.(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晋代《抱扑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上变化中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Hg+S,此反应为分解反应,且由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积变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又还成了丹砂——即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可见在整个过程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故合理选项是B。

6.(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可溶于氯化铁溶液说明铜能与其反应且比铁活泼 B.在空气中蒸干硫酸亚铁溶液可以得到绿矾(FeSO4·7H2O)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红褐色液体逐渐变为黄色 D.向偏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部分溶解 【答案】D

【解析】A. 铜可溶于氯化铁溶液说明发生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证明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不能证明铜比铁活泼,A错误;B. Fe2+具有还原性,在加热蒸干过程中Fe2+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铁,B错误;C. 氢氧化铁胶体吸附一定数目的正电荷,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首先看到红褐色液体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是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硫酸铁,溶液逐渐变为黄色,C错误;

2

D.向偏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反应:Ba(AlO2)2+H2SO4+2H2O=BaSO4↓+2Al(OH)3↓,看到产生白色沉淀,当硫酸过量时,又发生反应:2Al(OH)3+3H2SO4=Al2(SO4)3+3H2O,会看到沉淀有溶解现象,由于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沉淀不能完全溶解,D正确。

7.(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硫化氢作为继NO和CO之后的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在血管新生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体中微量的H2S能有效预防心脏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S属于弱电解质

B.NO和CO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C.H2S、NO和CO都能与臭氧反应 D.H2S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答案】D

【解析】A、H2S属于二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A说法正确;B、NO和CO为不成盐氧化物,即NO和CO 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C、臭氧具有强氧化性,H2S、NO、CO具有还原性,H2S、NO、CO都能与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说法正确;D、H2S属于二元弱酸,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2价S氧化成S单质,溶液出现浑浊,故D说法错误。

8.(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过量氨气通入CuSO4溶液中可得深蓝色溶液 B.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硅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硅酸胶体 D.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答案】D

【解析】A. 将过量氨气通入CuSO4溶液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2NH3+2H2O+Cu=Cu(OH)2↓+2NH4,

Cu(OH)2+2NH3=Cu(NH3)42++2OH-,Cu(NH3)42+络离子在水溶液中呈深蓝色,A项正确;B. 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分子直径已达到1nm~100nm之间,蛋白质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故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

C.在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得到硅酸胶体: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C

2+

+

点燃项正确;D.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氯化铁:2Fe+3Cl2

2FeCl3。D项错误。

9.(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 nm -100 nm之间的微粒可以制作纳米材料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3

C.石油的裂化和油脂的皂化均为化学变化,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蛋白质的盐析都是物理变化 D.双氧水的电子式为【答案】A

【解析】A、物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时,就可以称为纳米材料,故A正确;B、胶体本身是不带电的,故B错误;C、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H2O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D错误;

10.(浙江绍兴诸暨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NaOH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稀溶液 B.可用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可用品红溶液鉴别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 D.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淀粉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解析】A. NaOH溶液虽与碳酸氢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但没有明显现象,则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稀溶液,故A项错误;B. 分液操作使用的范围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而乙酸乙酯和乙酸均为有机物,两者互溶,不能利用分液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B项错误;C. 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三氧化硫不可以,则可用品红溶液鉴别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故C项正确;D. 淀粉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胶体,两者均会发生丁达尔效应,则不能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淀粉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故D项错误。

11.(浙江绍兴诸暨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属于盐的是 A.Na2CO3 B.MgO C.NaOH D.CH4 【答案】A

【解析】A. Na2CO3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A项正确;B. 盐酸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故B项错误;C. 水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C项错误;D. 氢氧化钠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属于碱,故D项错误。

12.(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和氨气都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可直接作为干燥剂 C.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均是次氯酸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