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3:1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张作民 2010年3月8日 15:34 浏览数:523 | 评论数:0

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学 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德育校本课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中学德育大大纲》、素质教育等有关要求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开发区中学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创建目标奠定基础。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线,制订如下目标: 1、德育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年级,具体到学期与月,每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2)德育管理人本化。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的亲情化、互动式、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试行并全面推广“学生成长导师制”,继续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册》。力争使学生对“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满意率达100%,《学生成长记录册》使用合格率达100%。

..

3)德育队伍专业化。使年轻班主任教师100%的接受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培训,积极争取德育专职人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培训;力争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在全校培养一批德育工作带头人。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资源最优化。利用好校内德育阵地(一报、一刊、一台、一站、两室、板报宣传栏、校园文化长廊),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德育基地的互补作用。

6)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合格率在98%以上,有效控制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 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4)、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5)、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初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为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三、德育校本课程的理念:

1、坚持德育为首理念: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确保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坚持德育为首、成才先成人。

2、坚持全员管理理念: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全员管理观念。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合力,特别要加强德、智、体、美、劳的整合互动。

..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学生是德育主体的观念,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坚持内化提高理念:德育工作应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最高境界是学生心灵的内化。这一过程首先是严格制度管理,其次是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亲身的学习、实践、体验,并经过多次反复,逐步内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校本课程类型:

1、学习课程:时政课,校班会,学科渗透; 2、专题课程:请名师、专家讲座;

3、环境课程:校园、班级环境布置,校园、班级文化;

4、活动课程:如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活动月、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庆祝会活动等;

5、社会实践:社会考察与调查,军训等。 五、德育校本课程内容:

1、政治思想教育 2、行为养成教育 3、道德品质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6、社会实践教育 六、德育校本课程实施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2、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行统一原则; 3、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坚持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5、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坚持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7、坚持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原则。 七、各年级德育重点、目标及内容 (一)初一年级德育重点、目标及内容

1、德育工作重点

1)做好中小学德育的衔接工作;

2)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

..

4)进行“五爱”教育、爱校教育、爱家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5)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教育, 6)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2、初一德育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 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

⑷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 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道德行为目标

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 3)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3、德育内容 1)思想品德方面

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 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 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

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

..

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以及优良传统教育。 2)道德行为方面

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 ⑶安全意识教育;

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规范教育; 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 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3)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

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二)初二年级德育重点、目标及内容

1、德育工作重点

巩固初一年级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德育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

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 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 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的意识。 2)道德行为目标

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