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7:15: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
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
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
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
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
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
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
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
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
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
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
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
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
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
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
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
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
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
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
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
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
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
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
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
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
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
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
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
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
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
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
练。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
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
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
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
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
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
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
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
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
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
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 42X25,运用
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 25 分为 20 和 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
分配律,但较之把 42 分成 40 和 2 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
没有完全形成 25X4 得 100 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
“数感”吧,还有 125 和 8 得 1000 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
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
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
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
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
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
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
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
平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
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
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
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
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
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
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
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 读作
( ),表示(
)。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 1 个一和 4 个
0.01,而少有学生填 104 个 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 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学
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
与 2 大小一样,意义相同。(
)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
真正理解。2.0 与 2 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生活 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
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 0
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
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
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
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
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
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
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
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 0.1。
: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 0 或去掉 0。如果
在小数点的后面添 0 或去 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
2.4=2.04
: 3、小数的性质(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 100 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 10 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 100 倍=小数÷100,……
4、求小数的近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
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 0 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