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04: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个性、情感、态度和很多心理品质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健康的心理是幼儿成长的基石。由于长期受生物医学的影响,大多数家长、教师多注重幼儿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身体疾病和智力水平,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认识不到或不重视。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为了了解当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组成员对的三所丰满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分别对丰满英语实验幼儿园、丰满艺术幼儿园和丰满二实验幼儿园的大班、中班和小班的班主任及保育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对其中一些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但是由于现实问题,没能对家长做访谈。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包括幼儿是否存在分离性焦虑、自闭症、攻击性行为、多动症等问题。 二、调查过程

1.对教师的调查:调查者请各教师做问卷,此量表由13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包括四个等级,分别是:大部分、少数、个别、没有,每个项目有一个答案。调查者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

2.对家长的调查:调查者与教师配合,由教师发放,家长填写后统一收集汇总。 三、调查结果

(一)小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小班的幼儿普遍有分离焦虑。

分离性焦虑大多数发生在刚刚上幼儿园的儿童身上,当他们与所依恋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会深感不安,出现明显的过分焦虑情绪,因此,他们不愿意离开亲人,不愿意上托儿所或幼儿园。 当预料到自己即将与亲人分离时,他们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哭叫、吵闹,或出现淡漠、退缩。如果勉强或者强迫送他去托儿所或幼儿园,常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里哭哭闹闹、挣扎不安,不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甚至不吃不睡,而且这种表现一般超过两周以上。分离性焦虑症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原因分析:

亲子过分依恋: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宝宝平时一直与母亲或固定的养育者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则往往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从而使孩子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防治: 1.扩大孩子的接触面。从小要让孩子习惯多人养育,不要让孩子依赖一个养育者,让孩子尽量多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让孩子拥有多个一起玩的小伙伴。要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胆小、怕生、怕人多等。

2.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妈妈要注意避免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否则孩子一旦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就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当小朋友来家里玩时,爸爸妈妈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分享,以培养孩子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样孩子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就能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减少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 4.做好入托前的准备工作 :在孩子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经常给孩子讲托儿所或幼儿园的生活。告诉孩子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做游戏非常开心。也可以提前带孩子到托儿所或幼儿园参观,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是到了入园时生硬地把孩子推进托儿所或幼儿园,自己一走了之。 (二)中班、大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普遍存在多动和攻击性行为。

1、孩子好动是正常的,但是表现得过分,不能听话,无法控制自己时就不但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了。多动症儿童特别是轻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时很容易与正常顽皮儿童相混淆,但是,专家在临床上还是容易找出多动与正常顽皮儿童的区别:如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正常顽皮儿童则受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而有所约束,有时能遵守纪律。

原因分析:

遗传、产伤可能诱发多动症;还有,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或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也是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

注意预防,及早治疗: 不少独生子女被父母娇惯、溺爱,并形成儿童种种不良习惯。专家指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好动、任性,不应一味迁就,这可能助长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