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考试复习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7:58: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 组 工 作 期 末 考 试 复 习 资 料

一、什么是小组或团体

小组或团体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有心理归属、有结构规范、有互动、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人员组合体。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 群体 是一群地位和角色相互关联的人;

组织 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它更正式。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小组或团体 是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娱乐而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集体,它反映了群体的特征,但规模比群体小。 二、团体的定义分析

1、团体由一个以上的成员组成。 2、团体成员必须是由某种纽带联系起来的,这种纽带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交互影响的结果。 3、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交互活动。 4、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三、团体的功能

我们之所以需要团体生活,是因为团体可以给我们:

1、满足生存上的相互依赖。 2、获得情感满足:身份感、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感觉到被需要、为他人和群体作出贡献觉得自己有价值、存在有意义、亲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3、分享经验、获得成长、社会化。 4、获得社会认同。 5、提供给个人改变社会的力量和影响力。 四、团体类型

1、按维系团体成员的纽带性质划分:血缘团体、地缘团体、业缘团体。

2、按群体中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划分: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正式团体:按规定的手续、程序建立的团体。

非正式团体:是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它的权力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案例莫过于当今最热门的“超级女生”的超级歌迷们,是最典型的非正式团体。非正式组织关注的是人及其关系,而正式组织强调以权力、责任体现的正式地位。

3、按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首属团体、次级团体。

首属团体:由少数人组成,且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面对面、亲密、持久的互动关系的团体。如家庭、朋辈团体等。

次级团体:由许多人组成,暂时的、非感情用事,在强制基础上互动。如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等。

4、按成员的群体意识划分:我群体(内群体)、他群体(外群体) 总之,团体规模有大小,有的自然形成,有的依特定目标形成,有的依靠情感联结,有的依制度和规范联结,有些小组结构紧密,有些小组松散,有些小组成员的退出会造成影响,有些则不会。

我们的政党、机关、宗教教派、董事会、工会、医护小组、学校、家庭、朋辈群体、邻里、乡村社区等都属于一般性团体。 五、小组社会工作定义

定义:由小组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互动,协助处理个人、人际之

1

小 组 工 作 期 末 考 试 复 习 资 料

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的成长及团体与社会的发展。

它致力于运用小团体的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解决问题、增进社会功能。

六、小组工作的特征

1、小组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工作者将具有共同愿望、利益、兴趣、爱好和目标的人们组织起来,确定人们普遍存在的基本需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各种各样的服务和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人们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小组工作中的小组必须有目标。

3、小组工作过程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小组规模、小组构成、小组规则、小组领袖等。

4、小组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使组员达成改变。

5、小组工作的服务对象通常是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 6、小组工作中的组织动员过程、培养小组领袖、建立成员间互助网络是重要内容。

7、小组工作体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七、小组工作的功能:(一)小组自身功能 1、情感的满足、归属的感觉、 和别人一样的体验、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 2、安全试验场、技巧练习及反馈、间接学习,类似于真实生活。 3、既是手段又是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社会稳定功能;2、学习功能;3、矫治功能;4、预防功能 八、小组的类型和划分标准

1、按小组的形式划分: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2、按组员的参与划分: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3、按组员间的联系划分: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4、按小组的结构划分: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 5、按组员的界限划分: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6、按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划分:社交小组、教化小组、服务或志愿者小组、兴趣小组、任务小组、意识提升小组、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助和互助小组、社会行动小组。

九、男女青年会

1844年,乔治.威廉斯成立第一个基督教男青年会,以小团体的方式改善年轻人的精神生活。1851年,美国第一个青年会在波士顿成立。1854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成立。1876年,英国女青年会成立。1859年,基督教女青年会在在美国成立。 十、睦邻组织运动

1884年,英国第一个睦邻组织—汤恩比馆成立。1889年,简.亚当斯在芝加哥建

2

小 组 工 作 期 末 考 试 复 习 资 料

立赫尔馆。 十一、(西欧、美国)犹太社区中心

犹太中心是由教会慈善组织设立的宗教组织,希望能帮助新移民的犹太人尽快适应环境。

十二、教育、治疗小组的发展

1、1905年,约瑟夫,结核病人小组; 2、1907年,耶西·戴维斯,学校小组

3、1909年,科第·马西,心理教育小组 十三、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一)、小组外社会性原则

1、遵从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 3、注重社区文化背景原则 2、满足人类需要原则; 4、运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二)、小组内组织性原则 1、小组形成的计划性原则;

小组必须经过有意思的周密计划和设计,为成员提供积极的影响。 2、明确目标原则;

小组工作者必须根据小组的需要、能力以及机构的功能,明确小组和成员个人发展的目标。

3、建立专业关系原则

建立专业关系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小组工作者接纳组员以及小组成员对工作者和机构有信心并接纳工作者的帮助。 4、重视个性化原则

社会工作者始终持有这样的信念: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小组和社会都有能力获得改变。

小组工作者既要运用小组经验去满足成员的共同需要,又要注意成员的不同需求与行为。

5、引导小组互动的原则

影响小组及个人行为改变的基本动力来源于成员间的互动及回应。小组工作者应增进小组成员的互动,不应过于注重自己与成员之间建立关系。 6、小组民主自决原则

小组工作民主自决有两个假设:小组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具有做出令人满意决定的基本能力;个人和小组只有在被给予执行责任的机会时,才能激发小组及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7、组织功能弹性原则

小组的正式组织应该具有适应性,并且随着小组的变化而改变。 小组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帮助一个小组组织起来”,而不是“组织一个小组”。

8、循序渐进的小组活动原则

循序渐进:小组活动应该基于成员的兴趣、需要、经验和竞争力水平,并按照小组发展的能力进行。

技术适度:社工要对所运用的技术非常熟悉,一定要有过个人体验,或在导师的指导下使用过,知道如何处理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是是帮助组员发泄负面的情绪,进一步深入探索自我,不能引起组员的不舒服,使他们感到无能。

9、不断评估改进的原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