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8:39: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2016年广东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下图为河北宣化北魏鲜卑贵族墓中的舞乐佣,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快 B、鲜卑民族娱乐生活丰富 C、当时鲜卑雕塑艺术领先 D、直观感受鲜卑民族生活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响 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 C、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社会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5: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①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②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③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剌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 :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三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7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5分)

8: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责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押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北魏什么社会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魏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4分)

(3)材料三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3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2分)与于果所说的“先帝”相比,孝文帝心目中的“王者”有什么新的内涵?(1分)

材料二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中文百科在线

材料三 鲜卑“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至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才把原来的部落宗主制扬弃了,改用汉法,仿周官遗意,设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新华网

(2)材料三与材料二反映的行政体制具有怎样的关系?(1分)两者在政治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2分)

10:材料一 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人教网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打击旧贵族势力,梭伦和孝文帝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6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1:北魏文官俑 图2:汉人胡食图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4分)

(2)材料二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5分) 12:(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 (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成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一一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四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3分) 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 (3分)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分) (3)透过材料三,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 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有哪些?(2分) (4)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 以北,尽是夷狄。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二……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及其理由。(4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4分)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

1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