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钢铁行业能源审计指南”工作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2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1

钢铁企业能源审计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

前 言

企业能源审计是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规范,对企业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审计的目的在于发现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节能潜力,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审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审计启动、审计实施和报告编制四个阶段。

为指导钢铁企业科学、规范地开展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参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等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生产的钢铁企业及钢铁联合企业。

1

一、前期准备 (一)明确审计任务

根据能源审计目的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能源审计的类型、范围、审计期和对比期。

(1)明确审计类型和范围。能源审计按照审计的深入程度可分为初步能源审计和详细能源审计,按工作范围可分为专项能源审计和全面能源审计,按审计的委托方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根据任务要求和企业生产经营、能源消费等基本情况,确定能源审计的类型、范围和边界。

(2)确定审计期和对比期。根据能源审计的任务要求,确定能源审计的审计期和对比期。审计期通常为一年或其他特定的时间区段;对比期通常为审计期的前一个周期或上一个审计期。

(二)组建审计组

根据审计任务,组建审计组。审计组组长应熟悉国家和企业所在地节能法规政策,了解钢铁生产的工艺、装备,具备丰富的能源审计工作经验。审计组应包括熟悉节能法规、标准规范、钢铁生产的工艺、装备及节能技术的人员,以及具备计量、统计、财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

内部审计时,审计组可由被审计企业有关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外部专家组成;外部审计时,审计组由审计方和被审计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被审计企业参与人员应包括企业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