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0:1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表4.2.7敞开式模板支架的挡风系数?值 步距 (m) 1.2 1.35 1.5 1.8 2.0 0.5 0.182 0.177 0.172 0.166 0.163 纵 距(m) 0.8 0.139 0.133 0.129 0.123 0.120 1.0 0.124 0.119 0.115 0.108 0.105 1.2 0.115 0.110 0.105 0.099 0.096 4.2.8 对于作用在模板上的水平力,应进行整体侧向力计算。水平力取风荷载作用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和泵送混凝土及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水平力标准值中的较大值。

1 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如图4.2.8所示,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横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标准值F为:

图4.2.8 风荷载作用示意图

F?AF?wkla (4.2.8) La式中:AF— 结构模板支架纵向挡风面积(mm2);

wk— 风荷载标准值(N/mm2),按4.2.5条的规定计算; La — 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mm); la— 立杆纵距(mm)。

2 泵送混凝土及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的标准值,可取计算工况下竖向永久荷载的2%,并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端水平方向。

15

4.2.9 水平力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按线性分布确定,如图4.2.9所示。

图4.2.9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线性分布

最大附加轴力N1,表达式为:

12m2FH (4.2.9-1) N1?6m2?(m?1)m(2m?1)Lb式中:F — 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按式4.2.8计算;

H— 模板支架高度(mm); Lb — 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mm)。

m— 计算单元中附加轴力为压力的立杆数,按下式计算:

n?1 (当n为奇数,n>3), 2n; (4.2.9-2) m?(当n为偶数,且n?4)2式中: n — 计算单元立杆数; m?4.2.10 验算点处立杆附加轴力Ni按最大轴力N1及线性分布图4.2.9确定。

4.2.11 若水平力沿模板支架纵向作用,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纵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按公式(4.2.8)、(4.2.9-1)和(4.2.9-2)计算时,应将式中的La、Lb互换,la换为lb。若模板支架双面敞开,则按模板支架周边长度的短向计算。

4.2.12 设计模板支架的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宜按表4.2.12采用。

表4.2.12 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纵、横向水平杆强度 纵、横向水平杆变形 荷载效应组合 永久荷载(不包括支架自重)设计值+施工活荷载设计值 永久荷载(不包括支架自重)标准值+施工活荷载标准值 ①永久荷载(包括支架自重)设计值+施工活荷载设计值 立杆稳定性 ②永久荷载(包括支架自重)设计值+(施工活荷载设计值+风荷载设计值)

16

4.2.13 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1.35;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

2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5。

5 设计计算 5.1 一般规定

5.1.1 模板支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1 水平杆件计算; 2 立杆稳定性计算; 3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5.1.2 模板支架计算时,应先确定搭设方案、明确计算单元和荷载传递路径,并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绘出计算简图。

5.1.3 钢管截面特性取值应根据材料进场后的抽样检测结果确定。

5.1.4 宜选用在梁两侧设置立杆的支撑模式,通过调整立杆纵向间距使其满足受力要求。当在梁两侧设置立杆的基础上再在梁底增设立杆时,水平杆应按连续梁进行计算,可按附录C查取相关系数。

5.1.5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应按表5.1.5采用。

表5.1.5 Q235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m) 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弹性模量E 205 205 2.06?10 52

5.1.6 轮扣盘、可调托撑、可调底座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5.1.6采用。

表5.1.6 轮口盘、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的承载力设计值(kN)

项 目 轮扣盘 可调托撑承载力设计值(受压) 可调底座承载力设计值(受压) 承载力设计值 50 40 40

17

5.1.7 木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可按表5.1.7采用。

表5.1.7 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参考值(N/mm)

名 称 方 木 胶合板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 15 抗剪强度设计值fv 1.3 1.4 弹性模量E 9000 6000 2

5.1.8 钢管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表5.1.8中规定的容许值。

表5.1.8 钢管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构件类别 立 杆 水平杆 容许长细比[λ] 180 250 5.1.9 承插型轮扣式模板支架为框架式支撑结构体系,应采用半刚性节点连接的无剪刀撑或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计算模型,其节点转动刚度k宜取15kN?m/rad。

5.2 水平构件计算

5.2.1 模板支架水平构件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MW???fm (5.2.1)

式中:?— 弯曲应力(N/mm2);

M— 弯矩设计值(N·mm),应按5.2.2规定计算; W ― 截面模量(mm3);

fm— 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5.2.2 模板支架水平构件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M = ?G?MGk+ 1.5?MQk(5.2.2)

式中:?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而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MGk — 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

18

?MQk— 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与混凝土振捣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 5.2.3 水平构件中的底模及主次楞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抗剪强度计算:

??3Q2bh?fV(5.2.3-1)

Q = ?G?QGk+ 1.5?QQk(5.2.3-2) 式中:?— 剪应力(N/mm2);

Q— 剪力设计值(N); A― 截面面积(mm2);

fV— 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根据构件材料类别按表5.1.7采用。 ?QGk—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剪力总和; ?QQk—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与混凝土振捣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剪力总和。

5.2.4 模板支架水平构件的挠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v≤[v] (5.2.4-1)

5ql4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v?384EI(5.2.4-2)

Pl3简支梁跨中承受集中荷载时:v?48EI(5.2.4-3)

式中:v— 挠度(mm),等跨连续梁的挠度见附录C; 其中:q — 均布荷载(N/mm);

P— 跨中集中荷载(N); E— 弹性模量(N/mm2); I — 截面惯性矩(mm4); l— 梁的计算长度(mm)。

[v]— 容许挠度,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及主、次楞梁,为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及主、次楞梁,为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5.2.5 计算横向、纵向水平杆的内力和挠度时,横向水平杆宜按简支梁计算;纵向水平杆宜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5.3 立杆计算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