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8:3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绝唱,而且由于“梅子黄时雨”的优美形象,词人还因此赢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出处】北宋,陈师道《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注释】①云日:被薄云遮指着的太阳。②松雪:积在松枝上的白雪。③溪山:有溪流相体的山峦。

【今译】薄云透出的日光,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显得格外明亮;小溪流经的山间,吹进了凉嗖嗖的晚风,透出阵阵寒意。 【赏析】《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是一首登高寄友诗,是诗人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任徐州教授期间,登上徐州城东门上的黄楼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傍晚雪后登黄楼时所见到的明净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透露了诗人旷达冲淡的心境。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寄友,结构谨严,颔联和颈联对仗工稳,尾联用典精密。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黄楼之上所见到的雪后薄云遮日和溪山晚风劲吹的美妙景象。诗句字句简练,一字一意,字字有意,气象丰富,特别是“明”和“进”二字,是诗眼,用得极妙,使人如见雪景,如闻风声。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高超的烹字炼字的功力,是诗人炼句的著名典例,南宋诗人谢枋得曾称赞说:“二句绝妙。” 【作者】陈师道(1053——1102),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早年学文于曾巩,后又见知于苏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由苏轼推荐为徐州州学教授,曾任太学博士等职。他和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李廌并称为“苏门六君子”。他诗宗杜甫,风格雅健遒劲,简淡幽僻,句法精巧,工于锤炼,受黄庭坚影响最深,世称“黄陈”,是江西诗派的代表性作家,以苦吟著称,常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亦能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他的著作有《后山先生集》。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出处】北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注释】①愁催白:被愁苦催白。②酒借红:借酒红,借助酒力才显红润。 【今译】短疏的头发,被胸中的愁苦催成了雪白的颜色;衰颓的容颜,借助了酒精的力量才能微微泛红。 【赏析】《除夜对酒赠少章》是一首赠友诗,是诗人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除夕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除夕之夜诗人与朋友在一起开怀畅饮的情景,回忆了自己半生走过的艰难的路程和忧患的身世,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愁苦心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的一曲高唱,清人纪昀曾评论说:“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

这两句诗描写了愁催白发、酒助红颜的情景,突出表现了诗人愁之深、心之苦的窘况。诗句对仗工稳,锤炼精细,“催”和“借”二字也下得巧妙准确,为人所津津乐道,并被南宋诗论家胡仔评赞为“以一联名世者”。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出处】北宋,陈师道《后湖晚坐》。

【注释】①限意:限制自己的意愿。意,意愿,心意。②余闲:空闲。

【今译】青翠的林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似有无限情意;洁白的水鸟,时停湖边,时栖树上,仿佛极为闲暇。

【赏析】《后湖晚坐》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是诗人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罢去颍州州学教授职务以后到元符三年(1100)召为秘书省正字这几年家居赋闲期间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于傍晚时分静坐湖边时缩减到的水、城与林、鸟的自然景致,表现了诗人因受“苏党”之累被罢官归家之后的悠闲之态与自得之情。这首诗风格苍劲雅健,诗味丰腴醇厚,且声色相间,动静相融,清神幽韵,颇具特色,是诗人的一首抒情名作。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怀有无限情意的青林和好像极为闲暇的白鸟,含蓄地表现出了诗人自己的悠闲情怀。诗句对仗工整自然,语言平易流畅,是对充满自由与生机的自然景物的赞许和仰慕,是诗人的名句。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出处】北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 【注释】①著(zhuo2):附着,加……于上。②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后留下的黏液,痕迹如同篆文,称为涡篆。③作家:做巢的意思。

【今译】春雨润湿之后的残破的墙壁上,留下了蜗牛爬过的歪歪斜斜的篆迹;长久无人居住的古老的屋子里,招来了燕子在此处忙忙碌碌地作巢。 【赏析】《春怀示邻里》是一首写给邻里的诗,是诗人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春天居住在徐州期间,因生活清贫而经常以读书作诗来排遣苦闷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居室简陋、生活贫苦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贫居闲静的心境和世路崎岖的慨叹。这首诗心理描写生动细致,婉曲传神,运用典故如盐入水,不露痕迹,艺术感染力较强,是诗人的名作。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住处的萧条破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清苦寂寞的境况。诗句是首联,对仗工致,具有炉锤之功,既介绍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生活处境,也为下文细腻曲折的心理描写提供了物质依据。特别是后一句,不写“老屋无人”,而写成“老屋无僧”,耐人寻味,既是自嘲的戏笔,也表明了诗人不过像个游方和尚而已,是经常浪迹在外的。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出处】北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三首·漫漫平沙走白虹》。

【注释】①晴天:晴朗的天空。②晚日:傍晚时的太阳。③浮沉:时浮时沉。 【今译】晴朗天空的倒影,在奔涌的清江江底左摇右动;映入水中的夕阳,在湍急的浪涛之中上浮下沉。 【赏析】《漫漫平沙走白虹》是一首写景诗,是诗人于杭州八月观潮时写的组诗《十七日观潮》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具体而形象地描绘钱塘江八月大潮的极为壮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观赏与赞美之情。这首诗构思精巧,气势宏大,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诗人的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作。 这两句诗描写了晴天在江底摇动、夕阳在浪中浮沉的壮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境界开阔,描写真实,用词形象生动,让人惊心动魄,是诗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句。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出处】北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注释】①花如解语:这里指流光溢彩的国色天香之花。据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开放,唐明皇于贵戚饮宴赏花,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杨贵

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②草不知名:不知道名字的野花。③随意:任意。 【今译】像国色天香般的美丽的鲜花,迎着游人绽开笑脸;不知道叫啥名字的无边春草,在田野间任意生长。 【赏析】《春日怀秦髯》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篇。诗中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执着追求,突出了真诚友谊的弥足珍贵和其在生活中的崇高地位。这首诗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笔致起伏曲折,结构安排别具匠心,同时精于用典并善于变化。

这两句诗描写了流光溢彩的鲜花和遍地生长的春草,刻画除了生机勃勃的明媚景象,表现了人们对欢乐愉悦的心情。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活用唐玄宗李隆基赏白莲花时赞杨贵妃的话”争如我解花语”的典故,使所要表现的春意更加明媚盎然,并充满蓬勃生机。 【作者】李彭(?——?),北宋诗人。字商老,南康军建昌(今江西南城)人。他精释典,称“佛门诗史”。他的诗属江西诗派,锤炼精研,时多警策,与苏轼、张来等酬唱。著作有《日涉园集》十卷。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出处】北宋,张来《初见嵩山》。

【注释】①日暮:太阳将落的时候。②数峰清瘦:几座硬挺挺的山峰。

【今译】傍晚时分,北风阵阵,吹走了积雨的云层,嵩山才从云雾中耸现出几座硬挺挺的山峰来,显得活灵活现。 【赏析】《初见嵩山》是一首即景抒情诗,是诗人初到嵩山时写的。诗中运用重重渲染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嵩山清瘦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峻、刚硬的精神面貌。这首诗寥寥四句,脱口吟来,每句一转,笔意跳荡,却一气贯通,并将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提出,写法别致,艺术构思颇具独创性。

这两句诗描写了北风吹走了积雨的云层后嵩山所耸现出的硬挺而峭拔的形象特征。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奇妙独特,笔触恣意挥洒,其中的后一句更是全诗的警句,“清瘦”又是它的诗眼,用“清瘦”形容嵩山不仅造语新奇,具有传神之妙,而且形象地反映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张来】(1054——1114),北宋诗人。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毫县),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宋哲宗绍圣初年(1094)因元祐党籍遭贬。他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一时。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苏辙兄弟,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文宗西汉晁错,朴实疏直,尽所欲言。他的诗效法张籍、白居易,是北宋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朴素自然,平易流畅。他的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他的著作有《张右史文集》、《柯山集》、《柯山诗余》。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出处】北宋,张来《夜坐》。

【注释】①真:的确,实在。②甘:甘心,甘愿。③衰谢:衰落,凋谢。 【今译】梧桐实在是不甘心衰败凋谢,几片枯叶顶着风还发出了哗啦哗啦的声响。 【赏析】《夜坐》是一首即景抒情诗,是诗人贬职以后所写的。诗中描写了萧瑟清寒的秋夜景色和几片梧叶迎风抖动铮铮作响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不怕磨难的倔强精神和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寄托了诗人高洁而坚毅的情操。这首诗风格苍凉悲壮,意境深远雄劲,景物描写细腻准确,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这两句诗通过梧桐残叶不甘衰谢,迎风尚能发出声响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与寂寞,还想抖擞精神有所作为的胸怀和抱负。诗句即景抒情,明是写景,实是写情,幽默风趣,扣人心弦,是诗人的名句。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出处】北宋,张来《和周廉彦》。

【注释】①新月:这里指上弦月,即一弯弦月。②落霞:鲜艳的晚霞。

【今译】归巢的飞鸟之外,一弯新生的弦月悬挂在天边;下沉的夕阳以西,一片鲜艳的晚霞漂浮在空中。 【赏析】《和周廉彦》是一首和诗。诗中描写了洛阳郊外傍晚时的优美景色,抒发了诗人携酒踏春赏游的快乐心情。这首诗采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明快地传达出了生活美感,极为成功。

这两句诗描写了新月、落霞、飞鸟、夕阳四美俱陈的傍晚时的美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感体验。诗句景色绚丽,笔意流动,气韵生动,而且在衬托手法的运用上更是妙笔翻新,明快奇逸,取得了特异的效果。

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

【出处】北宋,张来《夏日三首·长夏村墟风日清》。

【注释】①蝶衣:蝴蝶的翅膀。②粉:之蝴蝶翅上的粉状物质。③午:中午。一作“舞”。④蛛网添丝:蜘蛛在添丝补网。

【今译】中午时分,蝴蝶在花枝上展开翅膀晒蝶粉;天色放晴,蜘蛛在屋角旁忙忙碌碌补丝网。 【赏析】《长夏村墟风日清》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乡里时写的组诗《夏日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江村夏日清幽恬静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清闲舒适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成功地描绘了清幽的环境和清闲的心境,意境也蕴藉闲远,别具神韵,令人耐读。

这两句诗描写了蝴蝶正午晒粉于花间、蜘蛛天晴添丝于屋角的夏日幽静的景致。诗句写景一静一动,有声有形,细腻清新,别有神韵,将夏日村居的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备受后人称赏,清人纪昀曾称赞这两句诗为“好句”。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出处】北宋,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

【注释】①碎红:这里指桃花花瓣。②逐:追逐,追随。③染:沾上。

【今译】春雨过后,清风吹来,桃花的花瓣纷纷飘落飞舞;它们当中有一半追逐溪流落入水中,有一半委落尘土,染上污泥。 【赏析】《敷浅原见桃花》是一首写景诗,是诗人于江西漕使任上时写的。诗中描写了暮春时节桃花乱落的可爱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构思奇巧,笔触明丽,生动地描画了暮春残红的另一番风韵,传神入妙,令人叫绝。

这两句诗描写了春雨过后情趣盎然的桃落飘落的情景。诗句中的前一句描写了花瓣随风飘飞,妩媚动人的情景;后一句写出了花瓣飘飞的去处,把落花写得极有血肉,极富灵性。

【作者】刘次庄(?——?),北宋诗人。字中叟,长沙(今湖南长沙)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赐同进士出身,官至侍御史、江西漕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出处】北宋,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注释】①老:这里是“长大了”,“长成了”的意思。②肥:肥大饱满。③嘉树:这里指茂密的绿树,嘉,好的,美好的。

【今译】暖风吹得莺雏长大了,细雨润得梅子饱满了,中午茂密的绿树洒下了圆圆的清凉的阴影。 【赏析】《风老莺雏》是一首写景抒情词,是词人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夏任溧水(今江苏省溧水县)令期间游览溧水无想山时所写的。词中描写了江南初夏时历历如绘的景色,抒发了词人长年漂零不遇、哀乐无端的可闷心境,反映了词人对官宦生活的厌倦和流放式生活的不满。这首词描写乐景细致生动,反映苦闷心情蕴藉含蓄,同时炼字琢句,运化无痕,是一篇难能可贵的佳作。

这三句词描写了初夏时值得留恋的美好的风光景物,反映出词人随遇而安的心情。词句写出了江南初夏多雨的典型的气候特点和清幽的景色,极具巧思,其中“老”和“肥”二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莺雏和梅子的成长过程,异常形象主动。

【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元丰初年(1078)身为太学生时因献《汴都赋》被神宗赵顼(xu1)提拔为太学正,宋徽宗时在大晟(sheng4)府(音乐机关)做管理音乐的官。他是北宋末年婉约派的大词人,是文人词的集大成者,为两宋格律词派的开创者,被词论家们誉为“词中老杜”。又懂音乐,并能自作曲。他的词讲究音调格律,语言典丽精工,结构严密多变,艺术成就很高,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历来被奉为词坛正宗。著作有《清真居士集》、《片玉词》。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出处】北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注释】①初阳:刚升起的太阳。②干:晒干。③宿雨:昨夜留下的雨水。④清:形容荷叶清润的色泽。

【今译】初升的太阳,晒干了昨夜留在叶子上的雨珠;清澈的水面上,一张张翠绿润圆的荷叶,高高地擎举着,在清风中摇曳。 【赏析】《燎沉香》是一首夏日思乡词,是词人于汴京做官期间写的。词中描写了夏日雨后荷塘中初阳映照下的荷花的丰姿与神态以及故乡归梦的情景,抒发了词人久客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怀。这首词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铺垫巧妙,转折自然,首尾呼应,风格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是一首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著称于世的写荷之绝唱。

这三句词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荷花多姿多彩、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的优美形象,衬托了夏日清晨荷塘景致的清新可爱和爽朗宜人。词句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一句,写得清新而美丽,把荷叶上的雨滴被晒干的过程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出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写得动态可掬,一个“举”字,描绘出了雨后风中荷花的如画神态,并且运用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这三句词曾被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即看到了初阳、宿雨和清风三者对池荷擎举的微妙作用。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