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试题库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9 7:08: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ord文档 下载后可任意复制编辑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 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 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3. 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

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4. 胎釉适应性 ——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5. 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 物的摩

尔数表示。

6. 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7. 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 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9. 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0. 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1. 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2. 高岭石—— 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2S?O2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

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3. 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

和碳酸盐矿物。

14. 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

的透明度。

15. 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6. 长石—— 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7. 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

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21/2H2O)。

18. β—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

膏(β—CaSO421/2H2O)。

19. 陶瓷颜料——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20. 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21. 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22. 熔块——水溶性原料、毒性原料与其他配料熔制而成的物料。 23. 熔块釉——以熔块为主加适量生料制成的釉料。 24. 生料釉——以生料为主不含熔块的釉料。

25. 乳浊釉——釉料中加乳浊剂,烧成后釉中悬浮有不熔性微粒子,釉呈乳浊状态。 26. 长石釉——以长石类原料为主要熔剂的釉。 27. 石灰釉——以钙质原料为主要熔剂的釉。

28. 颜色釉(色釉)——釉中含有适量着色剂,烧成后釉面呈彩色的釉。 29. 花釉(复色釉)——釉面呈多种色彩交混、花纹各异的颜色釉。

30. 无光釉——釉面反光能力较弱,表面无玻璃光泽而呈现柔和丝状或绒状光泽的艺术釉。 31. 结晶釉——釉层内含有明显可见晶体的艺术釉。

32. 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33. 真空入磨——利用真空效应使浆料进入球磨机内的加料方式。 34. 压力放浆——采用压缩空气加快球磨机出浆速度的方法。

word文档 下载后可任意复制编辑

35. 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

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36. 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

程。

37. 坯釉配方——坯料,釉料中各种原料配合的重量百分数。

38. 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39. 细度——指固体颗粒的大小。陶瓷生产中习惯用标准筛的筛余量来表示。 40. 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41. 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42. 刀压成型——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的石膏模中的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和剪切的作用展

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43. 滚压成型——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行滚压,坯料受压延力

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44. 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

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45. 实心注浆——泥浆中的水分被模型吸收,注件在两模之间形成,没有多余的泥浆排出的注

浆法。

46. 干压成型——将含水率低于6%的粒状粉料,放在模具中直接受压而成型的方法。 47. 半干压成型——将含水率为6~12﹪的粒状粉料,放在模具中直接受压而成形的方法。 48. 等静压成型——粒状粉料在有弹性的软模中受到液体或气体介质传递的均衡压力而被压

实成型的方法。

49. 坯体干燥——排除坯体中非化学结合水的过程。 50. 干燥制度——为达到最佳的干燥效果,对干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干燥时间和速度、干燥介

质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规定。

51. 施釉——在坯体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的操作。

52. 阳模——指工作面凸起,用于形成器物内表面的模型。 53. 阴模——指工作面内凹,用于形成器物外表面的模型。

54. 石膏模——用石膏为原料加工制成,供成形坯体使用的工作模具。 55. 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56. 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57. 釉烧——素烧坯施釉后的焙烧工艺过程。

58. 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然后釉烧的烧成方法。

59. 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60. 烧成制度——为烧成合格陶瓷制品和达到最佳烧成效果,对窑内温度、气氛、压力操作参

数的规定。

61. 氧化气氛——窑内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1,称窑内气氛为氧化气氛。 62. 还原气氛——窑内气体具有还原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小于1,称窑内气氛为还原气氛。 63. 中性气氛——窑内气体不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等于1,称窑内气氛为中

性气氛。

64. 空气过剩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用量与理论空气用量的比值。 65. 烧成周期——烧成时完成烧成曲线所规定的时间。

66. 棚板——在烧成中用于承托坯体的耐火平板或搭架耐火板。

67. 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

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68. 细瓷——使用质量好的原料,经细致加工所得到的胎体细腻、釉面光润、吸水率不大于

0.5%的一类瓷器。

word文档 下载后可任意复制编辑

69. 长石质瓷——坯体中以长石为主要熔剂的长石-石英-高岭土三组份瓷。

70. 绢云母质瓷——坯体中以绢云母为主要熔剂的绢云母-石英-高岭土三组份瓷。

71. 陶器——一种胎体基本烧结、不致密、吸水率大于3%、无透光性、断面粗糙无光、敲击

声沉浊的一类陶瓷制品。

72. 铅镉溶出量——陶瓷制品与食物接触面受酸性介质浸泡后溶出的铅镉量。 73. 颗粒分布——粉状或粒状物料中不同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74. 热重分析——记录试样在受热过程中随时间或温度发生变化所产生的重量变化分析的方

法。

75. 泥浆触变性——泥浆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

又重新稠化的性能。

76. 可塑性——含适量水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

形变的性能。

77. 干燥收缩率——试样成型后与干燥至恒重后长度之差对成型后长度的百分比称干燥线收

缩率;其体积的差值对成型后体积的百分比称干燥体收缩率。

78. 烧成收缩率——试样烧成前后长度之差对干燥至恒重后长度的百分比称烧成线收缩率;其

体积之差对干燥至恒重后体积的百分比称烧成体收缩率。

79. 总线收缩率——试样成型后与烧成后长度之差对成型后长度的百分比。 80. 烧成温度——使陶瓷制品具有预期性能的焙烧温度。

81. 烧成范围——对瓷器而言,系由玻化成瓷到低于软化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对陶器而言,

则是与制品吸水率上下限相对应的温度范围。

82. 釉的熔融温度范围——釉的始熔温度至成熟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 83. 透光度——可见光透过陶瓷制品的程度。通常以透过1毫米厚试样的光量对照射在试样的

光量百分比来表示。

84. 光泽度——陶瓷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通常以镜面反射光强度对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

来表示。

85. 白度——陶瓷制品对可见光漫反射的能力。通常以试样漫反射的光量对入射光量的百分比

来表示。 86. 热稳定性(耐热震性)——陶瓷制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或者不破损的能

力。

87. 气孔——陶瓷胎体中的孔隙部分。

88. 开口气孔——陶瓷胎体中与大气相通的气孔。 89. 闭口气孔——陶瓷胎体中不与大气相通的气孔。

90. 总气孔率——陶瓷胎体中开口气孔率与闭口气孔率的总和。

91. 吸水率——陶瓷胎体中开口气孔吸饱水后,所吸入水的重量对试样经110℃干燥至恒重后

的重量百分比。 四.填空

1. 宋代五大名窑是官,哥,定,钧,汝窑。

2. 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练、成型、

烧成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3. 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4. 陶瓷的概念一般为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练—成形—煅

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的统称,亦即“传统陶瓷”的概念。目前,广义的陶瓷概念为陶瓷

5. 炻瓷器的性能特点是:吸水率一般小于3%,透光性差,通常胎体较厚,呈色,断面呈石

状,制作较精细。炻瓷器与细瓷器的区别在于细瓷器吸水率<0.5﹪,具有较好的透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