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0:12: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1心里文化学的发展脉络

马思尔·莫斯(法国人类学家,迪尔凯姆的学术继承人)《论馈赠》,研究太平洋岛上的人们的\夸富宴\的这种交换.揭示了一种人类更普遍的交换形式(不等价交换,附带有情感等的) 在莫斯所描述的图景中,礼物作为一种社会一体化的纽带被呈现出来.礼物的交换是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社会结构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族群内部,人们通过交换来巩固和建立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团结,愉快的接受礼物和及时的回报礼物被认为是族群内部成员所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规则. 不等价交换是一种,更普遍,更古老的交换模式.

而等价交换,商品交换,是一种在特定场合,特殊形式的交换形式. 后现代时期的交换理论: 作为交往的交换.

心理文化学对人类交换的看法,与莫斯关于\前现代\的交换理论以及最新的\后现代\交换理论相一致.它将交换看作是人交往的一种方式.

\锚定\的理论较好地描述了价格形成的机理: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确定的价值往往不是围绕理性的交换价值上下浮动的,而是像抛锚那样将交换价值选定在某个有意义的点上.(意义价值)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以人为本的新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价实践,直接动摇着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基础.

相对于交换价值,意义价值代表着人性的更高的感性的一面,这种新的交换原则的特点,是以意义价值相等为等价原则.意义价值相等时,交换价值可以不等. 等意义交换在后现代经济中理解为交往.作为交往的交换,是不等价交换. 交往和交换的区别:

1.交往是主体的交流,交换是客体的交流;

2.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表现为货物等价而情感不等价

(商品交换,是符号交换;一定要过滤掉人情等非货币化因素.交往主体屏蔽一切非符号特征,只进行客体(产品、服务)的一般等价交换.

交往交换,是象征交换.是交换物所象征的意义,所以也是一种意义相等的交换.);

3.前现代与后现代的产品交换,都具有与语言交换同样的特征.这种交流,与符号交换特点相反,不是抽象价值交换,而是获得具体意义的交换,物的关系结束后,人的关系还在;

4.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人际交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即一方可\出售\所有形式的事物,另一方可以用所有形式的事物进行\支付\只要这些事物含有对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3.1需要的概念

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人需要的本质) 需要的三个层次: 需要是一种缺乏状态;

需要是由缺乏状态引起的主体自动平衡倾向; 需要是伴随主体自动平衡倾向的择取倾向。

需要与本能是不同的,需要是人的身体产生的一种缺乏状态,欲望是人的身体和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但未必是真正的缺乏状态。 需要是隐形的,欲望是具体物

马斯洛“五需要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William Ttomas(威廉托马斯)的“四需要论”:对新鲜经验的需要;对安全感的需要;对反应的需要;对承认的需要。许悢光的“三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的需要。

3.2情感性需要与安全需要

人需要的三层次:

生物性需要--延续自身的需要(如食物,躲避危险等)和延续种群的需要(如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安全,地位,社会交往(社会生活); 情感性需要--爱,新鲜经验,拒绝,自我实现(心理活动). 情感性需要: 1.表达悲欢的需要; 2.倾诉的需要; 3.爱与被爱的需要;

4.尊严的需要(自尊,受人尊重,成就感,荣誉感);

5.完善生命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美感,和谐感,宁静感,满足感,\自我实现\某些宗教体验等)

人需要的三大类:安全类,交往类,地位类.这三大类需要又分别分为三个层次:生物性,社会性,情感性.

3.3交往需要和地位需要

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和互动,即社会关系. 社会交往三层次:

生物性交往--出生后来自保护者的爱抚,成年后没有爱情而只是以生育为目的的性活动等. 社会性交往--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