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本科历真题及答案—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6:02: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5-251

(1)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治理河流的排污问题上,政府无论是采用禁止附近企业和居民向河流中排污,还是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都将影响到河流附近的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这就涉及经济问题。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改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就涉及技术政策问题。一种政策问题的处理可能会产生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其他相关的政策问题。这就要求在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时,要从政策问题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高度去把握。

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公共权力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为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

(2)客观性与主观性。

无疑,任何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例如,突发自然灾害、人为事件、社会变迁以及科技变迁等客观事实的变化多会引发政策问题。但是,同时它们又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须制定一定的政策予以解决,有的则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因此,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利益以及偏见等都塑造我们对事实的感知。”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污染标准就有相异的看法。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普通民众感受突出的公共政策问题在统治集团那里可能根本就不被当回事;统治集团感受到的公共政策问题也不一定为普通民众所认同。

另外,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可能造成国家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例如,关于核能政策问题,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的先入之见往往会影响到该领域政策问题的不同建构。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围政治家关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人从不质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3)历史性与动态性。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这些都说明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中我们又可获知政策问题还具有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不但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方面去看,而且可以从横向状态上来观察。

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9-412

(1)利益刚性的限制。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重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对特定阶层的已建构的利益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所以,重大的政策变动和作出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政策资源,或修正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项目,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通常情况下,政策决策和制定是以现行政策为先决条件,在现行政策所允许的空间内自由选择;而且许多公共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新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现行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或者是由多个现行政策交互作用所引超的非预期结果、,可以说,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来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因此,在一个稳定有序运转的政治系统内,轮流执政的政党和政治领袖对于许多政策尤其是基本国策看法的差异程度是很小的。当他们在竞选中争取选票以及在其他情况下争取公民支持的时候,往往仅对政策提出渐进的、部分的修改。这也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因此,实际的决策并非审慎地考虑全部的政策方案,而只检讨不致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所以,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政策创新的难度越大,对各

36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种新的历史机遇的敏感性就可能越差,反应越迟钝。

(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虽然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仍未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将来的后果。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经常处于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实在难以预估每一项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6)社会稳定的需要。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重大政策创新打破了现存的利益格局,必然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和他们对新政策的冷漠,并迅速激发起各种相互冲突的、强烈的、新的社会需求,这将极大地加剧决策体制的负重程度,并在它难以承受的时候,出现制度疲劳,形成整体的制度性危机。囚此,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而不断的渐进调整式的政策变动,相对于激进式的革命,应该是人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完善的更加成熟的理性表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请回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350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7-350

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是由于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导致的。 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对象,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整合,是将社会利益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分配和调整。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了解、认识不够,不能感受到政策执行对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社会公众便会不予配舍,甚至采取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配合的政策执行就可能导致执行无效。 33.《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

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请回答: (1) 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6-313

学者们对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对象尽管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基本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认同。

37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1)所谓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它会直接针对方案是否会正常运行,如桥梁建设能否改善交通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效力。效力标准集中关注政策是否会达到它的预期效果,这种效果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可量化还是不可量化的、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

2)所谓经济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实施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这是经济学分析工具在政策方案评估方面的具体运用。涉及的基本经济学概念有成本、收益、利润率、成本效力等。

3)所谓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的成效。涉及的政治学概念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回应性、法定性、公正性。

4)所谓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这里的主要概念涉及:权威性、制度化的责任约定、能力、组织支持。 (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6-313

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来分析: 政治可行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 经济可能性: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 行政可操作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2年7月公共政策试题(答案不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C ) P69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一般

2.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 A ) P264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3.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B ) P97

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政策方向》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4.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 D )

A.戴伊 B.拉斯韦尔 C.克鲁斯克 D.伊斯顿 5.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 A ) P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一般政策 6.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B ) P127

A.政治政策 B.社会政策 C.经济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7.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C ) P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 D ) P152

A.引导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管制功能

9.在公共决策权的配置类型中,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是( B ) P204

A.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分权制 10.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 P207

A.总统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双首长制 1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D ) P235

A.埃奇奥尼 B.诺伯特?维纳 C.爱恩斯坦 D.贝塔朗菲 12.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C ) P237

A.帕累托 B.戴维?杜鲁门 C.莱瑟姆 D.米歇尔斯

13.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 B ) P249

A.个人问题 B.政策问题 C.组织问题 D.群体问题

14.通常由与某一政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这一类型的政策网络被称为( A )P259

3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利益型政策网络 B.意见型政策网络 C.议题网络 D.混合型政策网络

15.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 C ) P299

A.问题学习 B.概念学习 C.工具学习 D.社会学习

16.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是指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中的( A ) P314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C.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D.政策的法治化 17.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为过程称为( D ) P321

A.公共政策规划 B.公共政策抉择 C.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 D.公共政策执行 18.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 A ) P322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上下来去路径 19.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 D ) P365

A.政策影响评估 B.政策效益评估 C.政策价值评估 D.政策成本评估 20.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 C ) P371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公正 C.政策效率 D.社会可持续发展 21.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 A ) P405

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B.民众诉求 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 D.政策本身的要求

22.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 C ) P410

A.政策的增删 B.政策修正 C.政策的更新 D.政策的接续

23.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 A )P419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24.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 D ) P429

A.不可逆性 B.交换的不对称性 C.共享性 D.非磨损性

25.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这属于政策分析原则中的( B ) P435

A.系统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分解原则 D.整合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 ABCD )P127

A.社会正义 B.社会公正 C.社会协调 D.社会稳定 E.社会民主 27.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有( ABCE )P331-332

A.执行性 B.服务性 C.权威性 D.强制性 E.法制性 28.常见的公共政策执行工具有( ABCDE )P335

A.行政工具 B.法律工具 C.经济工具 D.思想政治工具 E.技术工具 29.政策调整的特点有( ACD )P406-407

A.渐进性 B.激进性 C.动态性 D.局部性 E.全面性 30.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的程序包括(ABCDE )P436

A.定义 B.预测 C.规定 D.描述 E.评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P77

32.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P120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P250

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P373

3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P420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 P194

39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37.试分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 P345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8.案例: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问题? P249

(2)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本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主体?P256

2013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暂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 ( )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 )

A.《诗经》 B.《礼记》 C.《尚书?周书》 D.《春秋》 3.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 )

A.福特基金会 B.兰德公司 C.胡佛研究所 D.美国企业研究所 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

A.信息传播 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 D.政策环境

5.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 )

A.新公共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 D.精英理论 6.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 )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 C.绝对多数规则 D.需求显示法则 7.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 )

A.政策移植 B.政策论证 C.政策方案评估 D.确定政策目标 8.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 )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 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9.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公众 10.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 )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 D.政策采纳

11.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 )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 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12.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评估 13.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的提出者是(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