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1:34: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 年份及类型、 题目、作者 题号、题干、分值 题号、题干、分值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综合性 选择题 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17.文章第②段17.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 赏析语句 含意题 句段作用题 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8.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

年份及类型、 题目、作者 题 型 题 型 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句段作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016·高考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题 2015·高考湖北卷《头脑中的旅行》彭程 评价文章内容筛选 概括题 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题 18.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1

文加以概括。(8分) 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4分) 19.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综合性 选择题 探究性题 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分) 从这两年的两套题以及前几年各省市所考查的散文文本阅读来看,散文阅读特点如下: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

(1)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

2

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

(三)散文的分类

通过对近几年来高考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1.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

①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②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③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④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A.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B.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C.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D.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E.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