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常见防渗漏管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4:55: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建筑工程防渗漏管控的体会

从项目的施工过程和交房整改中出现的渗漏情况来看,地下室、天面、厨卫间、空调板或空调孔、外窗、管井、外墙、阳台或露台、压力管道、楼地面、裙楼屋面与住宅的交接处等部位容易出现渗漏水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安全、生产设备的寿命,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建筑工程产生渗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设计、施工、材料,以及使用管理和维护,其中施工质量为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强调在渗漏水的防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精心施工,坚决避免“久治不愈、扩大危害”的情况出现。本文主要从地下室部分、天面部分、厨卫部分、其它部分等四个方面,来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水隐患,并提出预防措施,杜绝出现渗漏水的质量问题。

一、地下室部分:

1、电梯底坑渗漏 (1)原因分析:

①浇筑电梯底坑抗渗混凝土时,出现离析的现象,振捣不密实,出现结构缝隙;

②防水施工质量较差,未能有效阻水;

③底坑周边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积水严重; (2)预防措施:

①先行浇筑电梯底坑的抗渗混凝土,振捣密实,养护及时;

1

②按设计要求施工底坑防水层,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验收,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③考虑在电梯底坑周边设置排水沟,应设置阀门,防止雨水反灌,有效疏散积水。 2、底板渗漏 (1)原因分析:

①原材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未使用UEA微膨胀剂、坍落度控制差,施工中任意加水等不良等因素;

②原材料振捣不密实,砼出现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局部有混凝土,局部缺浆粗糙出现结构缝隙;

③工程水文地质资料把握不全或不准,参照以往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所建地下工程的地质情况,地下水压过大,设计未充分考虑,出现底板上浮的情况;

④大底板浇注时,未合理考虑浇注次序,出现混凝土的交界面均在混凝土初凝后,形成施工冷缝,存在渗漏隐患; (2)预防措施:

①浇注大底板抗渗混凝土前,策划好浇注次序,保证混凝土的接茬在初凝前完成,确定配合比时,适当可增加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②做好商品混凝土的出场、到场抽查验收,控制原材料质量; ③浇注过程中,振捣密实,不漏振,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④设计底板厚度时,应充分考虑水压的大小,适当乘以放大系数; ⑤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变化的加强配筋。

2

3、外墙、顶板渗漏

(1)原因分析:

①由于商品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砂率大,粗骨料少,导致收缩增加,裂缝可能性加大;

②养护不良以及外墙柱达到了大体积混凝土收缩量加大而拉裂柱间墙等;

③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

④原材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未使用UEA微膨胀剂、坍落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