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9:11: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抢抓陕西发展建设机遇,推进我县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今年,我县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规划、试点先行”的理念和“四化并举”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统筹城乡工作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我对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认识,形成了几点建议,不妥之处,望指正。 一、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始终把统筹城乡,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城乡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一是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业集中区规划》及城市绿地系统等多个专项规划,实现了城乡规划一体化,二是中心镇建设取得突破,城关镇、烟霞镇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怡和广场、育才广场建成开放,新增绿地面积1000

平方米,安装路灯、景观灯5000余盏,城区亮灯率达到95%。坚持“三个不变、五个好处”,吸引农民进城落户近3万人,县城区人口增加到50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城市品位形象得到提升。

全力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和新农村。一是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烟霞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镇,叱干镇、赵镇、史德镇等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镇区建设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兴、富民又强镇”的发展格局,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按照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目标,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三是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集中建设了一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一批县级卫生示范村,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高起点规划建设园区,带动城乡快速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园区建设。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规划建设了工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园区等。

大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启动了覆盖面最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全面参保,参保率达96%, 60周岁以上老人领到了养老金,全县人民历史性地实现了老有所养。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县

城中心敬老院和烟霞镇敬老院建成投用,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建立了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24所镇区卫生院综合楼和村级卫生室全部建成投用,药品“三统一”实现镇村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4.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先后建成各类保障房,农村安居房和移民搬迁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镇化水平偏低。XX年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陕西省城镇化率47%,渭南市城镇化率43%,而我县城镇化率偏低,分别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有一定差距。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广大农村地区,电力供应不足、水资源缺乏、道路交通不便逐渐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成为解决好统筹城乡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及建议

创新体制,提高城镇化水平。打破城乡之间二元分割体制,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均等化,促进城乡间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转移。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身份变更和居住地变更的体制性障碍,向处在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土地资源贫乏的贫困户、分散户搬迁新村开辟“绿色通道”,2-3年内使北部沿山一带群众告别土窑洞。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现

行法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的政策规定为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农村非农用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的途径与机制,促进二、三产业在城镇集中发展,科学合理解决小城镇的发展占用部分农村耕地的问题。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土地不断向农业大户和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科学规范的就业和保障体系,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鼓励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和落户。对落户城镇的农民在创业、子女教育、养老统筹、享受低保政策等问题上要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消除后顾之忧,不仅使他们能出得来,而且让农民能就业、有房住、有学上、有保障,真正融入城镇、变为市民。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重点镇,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按照 “严规划、拉框架、建高层、增绿地、提品位”的思路,尽快编制县城重点功能区、主要街路修建性详规,加快推进市政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宜居新xx。以“三城联创”为载体,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健全环境卫生常态保洁和监管机制,加快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建设,加大城区“八乱”治理力度,开展建筑工地、城市噪音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统筹规划城区丧葬场地,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社区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