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11:4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思考

作者:赵文宇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 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教育则是基础。因此,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并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强化农业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科技;教育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民在就业技能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民收入最为有效的途径。农民科技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的重要基础,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新世纪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充分认识在农村经济中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更难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难于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是生产者、是科技措施和高业化的具体实施人,农民素质的高低,掌握新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高低,以及产业发展快慢和效果,农民素质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则生产力高,农业产业化的时程就加快,反之则难于形成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从而,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新型农村奔小康的必然要求。

二、统一领导,提高认识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技应用的具体承担者,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起着转换器的作用,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此,各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农业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和指导,切实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农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把农业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劳动者和新型职业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加强统筹,搞好服务。农业、科技、教育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服务功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筹培训经费,整合培训资金和师资力量,制定农业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不断拓展知识面,适应新的农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培养更多的农村复合型实用技术人才。

3.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广校、农机校、农函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农业教育培训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学员实习基地,建设卫星接收小站,购置计算机,开通互联网,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VCD等教学媒体和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村大喇叭等形式,大规模、大范围的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4.搞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农业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直接培训农民,指导技术的主力军,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岗位证书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请资深专家分析农业形势,传授新技术、新信息、使县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开阔思路和眼界的同时,及时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4.1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人是最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我县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是阻碍叙永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致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除抓好正常的基础教育外,更主要的是需要靠农民科技培训来达到。尤其要针对村情,围绕农事活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或各种农作物不同的生长季节所需求的种植技术,以及不同的产业项目,全面开展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接受、运用新事物,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的能力。

4.2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可增强农民的科技知识。为此,只有依靠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将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才能增强农业产业活力,从而走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如要加快发展全县有特色的茶叶、水果、马铃薯、黄牛、竹笋、烟草、干果、山区反季节蔬菜,特别是赤水河流域精品鲜食甜橙及生态观光农业,这些产品受市影响较大,很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和有用的市场信息,农民未能及时掌握与应用,致使这些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市场竞争力弱,价格上不去,农民增收就成其空谈。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把新科技、新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民中,增强其科技意识,提高整体科技水平,为产业化做好热情服务。

4.3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可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广大农民世世代代都在这块土地上劳作。对于一些传统常规的技术,操作十分熟练,但对于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的新推广科学技术、新开发的产业,实际操作的能力还较弱,利用农科人员经常接触农民的优势,经过科技人员、专家到农户田间指导的方式,把课堂办在田边地头,把新技术、新产业新成果的实用操作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授给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产业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实现产业化打牢基础,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4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比重小,商品率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部分地方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生产,懂经营,懂技术,懂市场的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不断向他们传输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办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5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是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每一个要素。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技术创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新知识,新技术的采用。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标志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和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加入WTO以及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经济的结合还有待于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所以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才能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6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产品品质结构、农村环境和生态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必须要应用科学技术,通过教育培训,用新的知识去武装农业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头脑,是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5.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结合我县农业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6. 加大“十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力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十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把培训与我县培育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培训与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活动相结合,对农业教育培训骨干教师、村组干部、农民层层展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7.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农技人员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让培训真正贴近农村、方便农民。要组织一定数量的培训教师进村,通过“田间地角、手把手、面对面”等形式,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真正做到农业技术走基层,解决农业科研与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问题。采取广泛宣传,组织千家万户农民收看中央7台致富早班车、农广天地和农业知识讲座,大力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科技村主任、种养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