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初步设计jianben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22:11: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3)《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林办发(2009)124号);

(4)《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5)《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林场发〔2004〕135号); (6)《2011-2020年***木材战略储备规划》;

(7)《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规定》(林场发〔2003〕54号); (8)《***“十二五”林木种苗发展规划》;

(9)***林业局、市财政局《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意见》(渝林造[2008]22号);

(10)《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2)《工程建设规范汇编》、《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初步设计文件、图纸和水利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原则的规定; (14)******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农〔2013〕910号);

(16)关于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其他资料。

1.3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镇,建设规模为220亩。项目建设单位将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在项目区开展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种苗繁育,实现保存育种繁殖材料、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珍贵用材树种种苗繁育、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终目的。

此项目已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可研批复。

3

******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1.3.1项目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镇位于区北部,与兴隆镇、木凉乡、河图乡、黎香湖镇、白沙镇及巴南区石龙镇接壤,距重庆9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27000亩,城镇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27个村(居)民小组,7961户26500人,城镇常住人口11000人。

项目区位于******镇***,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呈台地低山地貌,山体与农田交错,最高海拔810米,最低海拔740米。

项目建设地土壤主要为黄壤,土壤肥沃深厚,PH值6.2左右,微酸性。土壤条件较好,土层厚,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多种植物生长。

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无污染,其灌溉水来源主要为大石包水库。另有山坪塘6口;整个区域蓄水方式以山泉自流和雨水蓄积为主,充分满足项目实施所需水资源。

建设地点位于*********镇***,紧邻渝湘高速公路***出入口,海拔300-400米。

该地块用地形状为较为规整,地势平坦,交通十分便利,用地场地内地形简单,建设条件较好,适合本项目建设。

1.3.2项目建设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概况

******是集林业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林产化工、森林食品、园林花卉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下设院办公室、科研管理办公室、计划财务办公室、产业办公室和森林生态研究所、苗木花卉研究所、林业信息研究所、森林食品研究所等机构******以“科技立院、人才兴院、产业富院、开放活院、创新强院、管理治院”为工作方针,“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科研与技术推广、产业开发、行政管理这三条主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实现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开发明显推进、人才培养明显加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职工收入明显增加的五个明显变化,

4

******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建成科技成果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林业产业开发、生态科普教育四大基地,使***林科院成为全国有地位、有影响、有特色的“三有”林科院。

1.3.3***林木种质资源现状

***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山多河多。地势沿河流、山脉起伏,形成南北高、中间低,从南北向河谷倾斜的地貌,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状态。植物群落经过长期历史的演变和外界的生境条件相互作用,植物属种极为丰富多样,其中维管植物就有6000种,更有许多珍稀孑遗植物。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仅号称“川东小峨嵋”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其中,栽培植物有近千种。丰富的植物种类蕴藏着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一些特有种种质资源十分珍贵,但是遭受破坏严重,许多林木种质资源濒临灭绝。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迫在眉睫。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林木种质资源家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推动林木良种事业发展。***于2005年1月全面启动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此次林木种质资源清查范围涉及全市39个区(县)、970个乡镇(国有林场)、47个(国家、省、县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参加调查人员1500余人,调查标准地4620块,调查线路长度31824公里,清查面积200多万公顷。据统计,全市主要林木种质资源共有120科538属2586种。针叶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柏木为主,面积占全市有林地面积70%左右。珍稀、濒危树种35科60属69种,其中属国家Ⅰ级的有5科6属6种,属国家Ⅱ级的有32科48属51种,属国家Ⅲ级的有4科4属4种。共筛选出48个树种优良林分892个小班,面积21557.2公顷。全市共有13个树种的采种基地,111处,面积为5182.2公顷。优树收集区5处,其中马尾松优树收集区4处,共收集马尾松无性系509个,总面积100.0公顷;杉木优树收集区1处,收集无性系114个,总面积1.5公顷。全市共有8个树种的种子园626.4公顷;名木古树树种55科100属146种,共6683株,其中,黄

5

******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葛树数量最多,达3578株,占总株数53.5%;全市外来引进树种31科50属101种,其中用材林14科21属40种,经济林9科15属42种。

1.3.4***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存在问题

(1)***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相对滞后,难以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整体而言,我市***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林业地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长期处在自发分散、低水平发展之中。现有***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大多分布于偏僻山野,分散零乱,难以进行重点保护,只能任其自生自灭。许多珍稀濒危树种仍处于原始分布状态,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一些具较高生态、经济价值的优良***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及时开发,其科研、社会经济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园、母树林、试验林、采穗圃等基地虽然就地或迁地保存了大量林木种质资源,但普遍种类不全,且系统性不足。

(2)***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损失严重,良种资源贮备引进不足。***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护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甚至短期内无产出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由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投入较少而不能持续,严重制约了基层部门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已收集的种质资源流失严重。同时,采矿、大型水利、交通设施等工程建设直接破坏了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而且难以恢复,使林木种质资源出现斑块状丢失。三峡工程蓄水后,大量的林木种植资源被淹没,其中包括国家级的濒危珍稀物种,虽然我们实施了三峡植物园、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库等项目,进行了迁地保护,但依然有很多优良种质资源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带来了需求品种的高质量和资源的多样性的要求。但由于各方面重视不足,流失的种质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和引进,造成遗传育种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品种的质量和多样性难以得到保证。

6

******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3)研究手段落后,人才不足。在高新技术和创新领域方面,我国农业落后发达国家20年,而林业生物技术又后农业20年,并在林业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优良遗传基因种质的保存与利用的持续性、继承性以及造林良种化受到严重挑战。在重庆,林业基因工程、遗传基因导入、转基因等高新技术领域人才严重缺乏,研究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人员少、课题少,研究的广度、深度不够,总体上对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低,林业生物技术基本上还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组培技术上。

(4)缺少配套的政策、措施和监督管理力度,***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护质量低。由于思想认识、科技支撑和资金投入等原因,尤其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护有法难究或执法不严。种质资源分布广,栖息地所隶属林权关系复杂,增加了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难度。有些分布在保护区,有些分布在国有林场,有些分布在集体林场,有些分布在城市建设的风景名胜区,有的分布在民居庭院,涉及到的保护部门多,经济关系、人际关系复杂,也影响到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质量。

1.4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功能)方案

项目位于*********镇***。规划总用地面积220亩,分两个区:生产繁育区、种质资源保存区。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生产繁育区:用地面积100亩;

(2)种质资源保存区:用地面积120亩。分为三个区域,即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区,面积40亩;大径材树种(中长期木材)种质资源保存区,面积40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区,面积40亩;

(3)项目涉及的整地、排灌管网、配套生产设备、辅助用房等配套基础设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