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和他伤感的《升c小调圆舞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8:2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肖邦和他伤感的《升c小调圆舞曲》

作者:姚岚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

摘 要: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流传百年的优秀作品,其中圆舞曲共21首。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是较为重要的一首,是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本文通过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特点的全面分析,更深切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肖邦 ;升c小调圆舞曲 ;创作背景;曲式结构 ;演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120-01

民族运动在九世纪的欧洲已经异常高涨,产生了各种民族乐派。这些民族乐派大力提倡和发扬本民族音乐,并与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运动紧密联系,在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波兰的民族乐派最为突出,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1810年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肖邦从小便显露出惊人的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天赋,七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就已经公开演奏。1830年,由于波兰政治局势动荡,肖邦到国外旅行,这次旅行令他终生都没有再回到祖国的怀抱。1831年9月肖邦开始在巴黎的定居生活。在这里他学到钢琴艺术的全部成就。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巴黎辞世,享年39岁。根据肖邦的遗愿,他那颗忠于祖国的心脏被送回华沙,葬在一所教堂里。 一、《升c小调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的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赋予理想色彩,另一类则是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升c小调圆舞曲》就是第二类的典范。作品64号第二首的《升c小调圆舞曲》作于1846年——1847年间,是肖邦辞世前两年完成的,他的晚期作品有着更深刻的忧郁之情和更强烈的民族感。

1836年冬肖邦结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敏感的肖邦发现和这个大胆、奔放甚至叛逆的女作家在一起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后便和她在马略卡岛一起生活了长达9年的时间。这九年是肖邦一生中作曲生涯的最高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1846年11月他们还是分开了。重新回到巴黎的肖邦心情十分低落,肺病的加重,生活的压力都使他过得步履艰辛。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转起来,他想到和乔治?桑一起生活过的日子,感慨万千,于是在重重思绪下创作出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抒情、优美的旋律透出对爱人的想念和对幸福的渴望,但同时又隐藏着悲伤的忧郁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升c小调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有回旋曲特点的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其结构图应该是这样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呈示部B段的材料在展开部和再现部都重复出现了,符合回旋曲中主部材料隔时再现的特点,因此是具有回旋曲特点的三部曲式结构。

1、呈示部 呈示部由两个主题构成。A段的第一主题由两个四句式的小乐段构成,a和a1。乐段a,犹如对话的宣叙调,优美的六度音程旋律和左手和声的配合天衣无缝,旋律从主和旋进入重属和弦再进入属七和弦,一系列下行级进充满了忧郁、略带伤感的情绪。后面紧接着的一段下行二度经过性伴音阶更加重了这种悲哀的情绪,暗示作曲家虽然对未来无限向往但又充满迷茫、彷徨的情感。而a1乐段,只是对a段的结尾做了微小的改动,但是忧伤的情绪却加大了。整个A段给人一种既渴望生活又对生活无可奈何的复杂乐思。

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出现在哀思之后。B乐段中连续的八分音符快速流动,旋律清澈、流畅,像闪烁着点点波光的溪流,有种奔流的喜悦。但仔细聆听,八分音符是下行摸进的,这里面又透出作曲家对生活孤寂无助的无奈和惆怅情思。

2、展开部 展开部出现新的主题。新出现的C段音乐形象宽广,是一段抒情的慢板乐段,调性也由阴暗的升c小调转成明朗的降D大调。这两个同音大小调的转换体现了作曲家内心的矛盾。在相继出现的四、五度音上的旋律音以八度大跳的形式出现,使情绪越来越热烈。好像肖邦在追忆和乔治?桑一起生活的日子,甜蜜幸福中夹杂着遗憾和痛苦。乐段的结束,具有离调性质的和弦配置增加了音乐的张力,转而又回到那个呈示部中活跃的B段上。

展开部B段是呈示部B段的第一次回旋。这种伤感的情绪在短暂的美好回忆之后很快侵袭回来。仍是悲哀的乐思表达忧伤之情。

3、再现部 再现部是整个呈示部的完全再现。作曲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缅怀,对祖国家乡的想念和眷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彷徨,再一次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们感受到作曲家无比矛盾的内心情怀。

三、《升c小调圆舞曲》演奏特点

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旋律极富个性,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是一首“肖邦风格”极强的作品。

1、旋律的连贯性 《升c小调圆舞曲》的旋律优美、抒情,是一首完美的音诗。曲中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旋律,有半音阶级进进行的旋律,有连续、密集的八分音符下行进行的旋律,还有以低声部宽广的和弦映衬出的长音慢板旋律,都让人为之陶醉,浮想联翩。弹奏这些优美的旋律时,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恰到好处的触键,半音阶和八分音符要弹奏轻盈,手指贴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又积极地快起快落,做到不粘连,干净且连贯。而长音旋律手指则要充分做好准备后慢下键,每个音都表现得悠长深远,让人沉浸在无限的回忆中。

2、节拍的舞曲性 在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中,可以感受到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流露出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最开始主题旋律就以这种节奏型出现。右手典型的玛祖卡舞曲的节奏型,重音在第三拍上,中间用十六分休止符代替了符点音符。这样的节奏在演奏的时候心里要数好拍子,十六分休止符一定要精确,而带倚音的八分音符则要突出主音,倚音要弹得细小清晰,把玛祖卡舞曲的别样风格展现出来。

3、速度的多变性 《升c小调圆舞曲》每个乐段的速度都是不同的。主题出现的时候用的Tempo giusto的速度,意思就是正确、准确的速度。这首曲子的风格属于中等速度的玛祖卡舞曲风格,主题的演奏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左右。B段用了Piu mosso的速度,译为更快些。这里稍快些可以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活短暂的希望。而歌唱性的C段作曲家又用了Piu lento更慢的速度,为了加深音乐形象的意味深长,表现出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四、结语

肖邦的圆舞曲是优美、高雅、华丽的化身,在抒情音诗《升c小调圆舞曲》中,集中体现了肖邦作品的个性及波兰的民族性。在看似欢快的节奏和速度里面隐含了肖邦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慨,表现出了他抑郁、孤独、痛苦的悲情心理。因此,要深入了解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渊源,才能完整地表达乐思,更好演绎这首深受大家喜爱的《升c小调圆舞曲》。 参考文献:

[1]、[苏联] A·索洛甫磋夫(著),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6月

[2]、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