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实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21 23:4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取下沸腾的水或溶液时,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二、防火

1、一旦发生火灾,实验人员要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及时采取灭火措施。若局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用湿抹布或石棉布覆盖熄灭。若火势较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器灭火,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请求救援。

我国对火灾的分类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分类方法,根据燃烧物的性质,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发生A类火灾的物质包括:木材、棉、麻等纤维材料,丝、毛等含蛋白材料,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B类火灾是指有液体物质和在燃烧条件下可融化为固体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灾。产生B类火灾的物质包括:石油及石油工业产品,如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苯、奈等含有烷烃的有机液体;醇、酯、醚、酮、胺等极性液体;沥青、石蜡、油脂等固体材料。C类火灾是指由气体物质燃烧造成的火灾。常见的产生C类火灾的气体有煤气、乙烷、丁烷、乙烯、氢气等。D类火灾是指由金属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灾,常见产生D类火灾的物质有镁、钠、钾等碱金属或轻金属。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着火源、可燃物、助燃剂(如氧气)。灭火就是要去掉其中一个因素。水是最廉价的灭火剂,适用于一般木材、各种纤维及可溶(或半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着火。砂土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用于不能用水灭火的着火物。实验室应备干燥的砂箱。石蜡毯或薄毯的灭火原理也是隔绝空气,用与扑灭人身上燃着的火。

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各种灭火器适用于火灾类型及场所不同,常用的灭火器及使用范围见表1-13。实验室应该选择适用的灭火器,实验人员都应熟知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材应定期检查,按有效期更换灭火剂。

2、灭火常识

一旦发生火情,实验人员应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及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的扩展。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阀门,移走可燃物,用湿布或石棉布覆盖火源灭火。若火势较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若衣服着火时,不可慌张乱跑,应立即用湿布或石棉布灭火;如果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

三、化学毒物及中毒的救治 1、毒物

某些毒物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后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的区别,接触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等毒和微毒五级。 2、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名称及入体中毒症状 途径 救治方法 氰化物或氢轻者刺激粘膜、喉头痉挛、立即移出毒区,脱去衣服,氰酸: 瞳孔放大,重者呼吸不规进行人工呼吸。可吸入含5%呼吸道、皮则、逐渐昏迷、血压下降、二氧化碳的氧气。立即送医肤 口腔出血 院 氢氟酸或氟接触氢氟酸气可出现皮肤皮肤被灼伤时,先用水冲洗,化物: 发痒、疼痛、湿疹和各种皮再用5%小苏打液洗、最后呼吸道、皮炎。主要作用于骨骼。深入用甘油-氧化镁(2:1)糊剂肤 皮下组织及血管时可引起涂敷,或用冰冷的硫酸镁液化脓溃疡。吸入氢氟酸气洗,也可涂可的松油膏 后,气管粘膜受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症 硝酸、盐酸、三酸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吸入新鲜空气。皮肤烧伤时硫 和腐蚀作用,能引起牙齿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稀酸及氮的氧蚀病,一定数量的酸落到皮苏打水冲洗。如有水疱出现,化物: 肤上即产生烧伤,且有强烈可涂红汞或紫药水。眼、鼻、呼吸道、皮的疼痛。当吸入氧化氮时,咽喉受蒸气刺激时,也可用肤 强烈发作后可以有2-12h的温水或2%苏打水冲洗和含暂时好转,继而更加恶化,漱 虚弱者咳嗽更加严重 3、常见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

化学试剂种类 急救或治疗方法 碱类:氢氧化钠(钾)、氨、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乙酸溶氧化钙、碳酸钾 液冲洗,或撒敷硼酸粉,或用2%硼酸水溶液洗。如为氧化钙灼伤,可用植物油涂敷伤处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乙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钠溶酸、甲酸、草酸、苦味酸

四、实验室安全守则

我们国家一贯重视安全与劳动保护工作。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而有效的进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化学分析化验工作的特点,实验室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保证压力窗口和气瓶的安全、电气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实验室工作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化学药品的性能应了解后方可使用,对易燃易爆物品,高压气瓶应妥善存放,安全操作,预防为主,避免事故发生。

(一)防止燃烧和爆炸 预防措施

1、低沸点和易分解物质保存在厚壁瓶中,放置阴凉处。 2、所有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

3、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小心谨慎、严加管理。

液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