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29: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组教材是以“学生的成长”为题材编写的。文章的主题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兼具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老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上,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七”。 课题 明天要远足 内容简说 远足作者带着“明天要远足”的兴奋、好奇与激动而久久不能入睡。诗歌洋溢着对远足的向往与童真童趣。 作者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种独特的又似乎矛盾的成长体验。蕴含着从小要学会自立,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大海的美丽和孩童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大还是小 项链

1.会认“睡、那、海”等38个生字,会写“才、明、同”等11个字,认识“目、彳、”等4个偏旁。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并注意抓住每篇文章的情感教育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含义。

3.能通过比较偏旁认识形近字,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是正确认读多音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

9.《明天要远足》…………………………………………………………2~3课时 10.《大还是小》…………………………………………………………2~3课时 11.《项链》………………………………………………………………2~3课时 语文园地七………………………………………………………………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仅仅靠学生去观察、练习显然不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汉字比较中识字。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字;利用课件,直观地展示形近字,帮助学生理解形近字间的异同。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范读、领读的作用,多采用分角色读的方式,尽可能采用插图、课件等资源,把课文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领会文章所蕴之意,感悟文章所说之理。

9.明天要远足

课题 明天要远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的诗。远足的吸引力对任何小设计说明 朋友来说都是巨大的。但这个吸引究竟是怎么个大法呢?大到……大到……睡不着觉呢!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童趣,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会认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

2

教学环节 导案 1.师:同学们,明天老师要带大学案 达标检测 1.学生说一说心情。 一、释题了,你们的心情怎样? 导入新2.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达课。(用3.“远足”就是出远时:5分这种兴奋、激动心情的小诗《明天要门旅行。 钟) 远足》。 3.“远足”是什么意思?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圈画出生字。 1.听教师范读,圈画家外出游玩一天。明天就能去郊游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出生字。 音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识字、组词。 4.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自由、正确地朗读课文。 3.自由识字,口头组1.找一找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拼音打上“√”。 (1)天黑了,我睡不着.(zháo zhe)。 (2)那(là nà)地方的海二、自主..5.全班交流,逐个点名交流自己词。 识字。(用(hǎi měi),真的像老师(s.4.小组交流识字方时:5分记得快的字的方法。 ī shī)说的,有那么多种颜色钟) 6.课件展示生字,多种方法识法。 吗? 字。 5.逐个点名交流识(3)到底什(shén sén).(1)开火车认读,认识偏旁字。 么时候才(cái chái)天亮.“目”。 6.多种方法朗读课呢? (2)小组竞赛读。 文。 (3)全班齐读。 2.拼字游戏,我能行。 1.老师领读课文,巩固识字。 1.跟着教师读。 三、朗读课文,巩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2.学生正确、流利地固识字。正确,把句子读流畅。 朗读课文。 (用时153.全班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分钟) 例:目 + 垂 = 睡 (氵)+(每)=( ) ( )+( )=(吗) ()+()=( ) ( )+( )=(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