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分析题考点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3:1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十四题-1:认识论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与认识(示例:一种东西起初被证明自然界没有,后实践发现)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

(2)同时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3真理与价值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社会实践总会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十四题-2:辩证法

1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A.;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B.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方法论意义:

A.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B.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全面看问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3联系和发展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 2、发展:

(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5否定之否定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2、方法论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第三十五题-1: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1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3、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3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十五题-2:创新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原因

1、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