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23:41: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厚德载物》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6 .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 贤哉回也 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 (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 思考:你会怎样做?

4 三字经 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7 .

.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8 .

.

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 环境的影响 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 (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练习朗读句子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

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 蔡邕顿悟书“飞白”

9 .

.

蔡邕如何成功的?

三、拓展延伸: 读知行合一 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6三字经 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