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1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吴萍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0期

(红河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摘 要: 基于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后调研,发现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供需间的矛盾。本文旨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教育实践模式构建,探究符合教育发展需求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卓越小学教师 全程教育 实践模式

一、研究缘起:基于专业调研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分析

从2010年起,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陆续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2014年学院又在红河州范围内开展了更广泛深入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用人单位、合作学校对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的不同需求,针对学生的调查反映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国家教育发展使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逐渐实现的小班化教学趋势中,对教师数量需求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据红河州2012教育事业统计,小学招生人数为62878;小学教师专科以下学历还有4000余人,边远地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对高学历小学教师需求量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学校对优质教师的需求不断加大。

第二,现阶段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知行合一”的教师教育培养规律之间有一定距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相对于专科及其以下学历小学教师在基础理论及科研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综合化后的教师教育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师范院校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提升”,另一方面理论加实践的课程模式操作性不强,实习实践时间与条件方面不能满足师范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发展的不均衡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教师的需要。

第三,现阶段教师教育模式缺乏“示范性”。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扩招带来的是师范生生源质量及教师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招进来的学生不是每个人都有从教意愿或者具备当教师的潜质,另一方面学校现有软、硬件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以“卓越”建特色,在追求卓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卓越教师培养高度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四,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养成过程。教师的言语行动可以成为滋养未来教师成长的有机养分,通过双导师制,让师范生更近距离地接触教师,从导师那里获取更多鲜活的促进教师素养形成的素材,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内化形成自身涵养。教师的职前教育要从意识培养开始,只有在职前教育阶段树立起教书育人的意识,才有可能促进其认真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技能实践锻炼,自觉完善师德修养,为入职从教打下坚实基础,并且能在职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关键的是终身服务教育事业。

第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教师司发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1]。文件指出:针对小学教育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文件还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实行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

二、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和目标

(一)培养思路:以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2]为指导,遵循教师教育规律,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准绳,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通过与地方实习基地学校开展“双向共赢”的联动合作,构建适应新型小学师资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师德、业务过硬、理念先进、开拓进取并能推动红河州乃至云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卓越教师。

(二)培养定位:培养具备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具备从事小学教育的扎实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迅速胜任小学特别是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并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优秀师资,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培养目标: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反映以下特点:鲜明的专业情意、宽泛的专业知识和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3]。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包含三个维度:

1.专业情意:专业情意指的是教师对待教师职业的热情、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三个方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意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接受并认同本专业,爱岗敬业,爱生乐教,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教学个性。

2.专业知识: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的“小学教师至少能胜任两门以上的学科教学”,卓越小学教师应掌握胜任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广域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专业能力:卓越小学教师要具备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

(四)“大专业、小方向”课程模式:“大专业”指学生必须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通识课、教育平台课,开阔知识视野,丰富人文及科学素养,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小方向”指分语文、数学两个方向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求交叉选修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培养一专多能型卓越小学教师。 三、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建构

教师专业化过程的首要任务是密切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师教育不能只注重教育知识教学,而必须培养教师面临实际问题时的决策与反思能力[4]。基于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现状的反思,针对职前教师预期社会化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框架,以探索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框架说明全程教育实践历时四年,将专业情感养成、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以课内、校内打基础,课外、校外练技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职前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感知期实践

(1)入学教育。进入教师教育学院后,学院首先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军训、纪律规约说明、专业介绍等,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能知晓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明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阶段的学业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专业发展规划。

(2)初识小学教育。入学教育结束后,逐步安排学生进入小学教育实习基地进行一日见习活动,让学生离开小学多年后重新走进小学,激活他们脑海中曾经的小学生活记忆,让学生通过对小学教育一日常规活动的观察及名师进高校、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等活动,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心理期待。

(3)社会调查。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对自己家乡开展教育调查,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学校资源配置、儿童入学(保学)情况及现实教育教学需求对新教师的素质要求等,了解基础教育的地位、作用,感受小学教师的职业身份和社会认同,进而热爱自己所学专业。 2.认知期实践

这一阶段我们通过组织边缘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小学教育的特点及任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