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4:03: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2008年7月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 试卷
(课程代码 0974)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期的统计活动可以表述为【 A 】 A.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程序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体计数活动 B.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服务于征兵和课税目的的技术活动 C.一种零散的、无组织的、非经营性的计数活动 D.主要涉及食物、财富的计数活动
2.统计资料的基本职能是【 B 】 A.参与决策 B.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 C.发布统计资料 D.统计咨询
3.统计资料的基本特征是【 A 】 A.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 B.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D.科学性、具体性、社会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 【 A 】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经常性抽样调查 D.周期性普查
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其中,靠近极端值次数少而靠近中间值次数多的分布曲线是【 B 】 A.弧形分布曲线 B.钟型分布曲线 C.U型分布曲线 D.J型分布曲线
6.反映客观事物实际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A 】 A.绝对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
7.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是【 A 】 A.众数 B.算术平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8.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 【 D 】 A.样本数目 B.样本可能数目 C.总体单位数 D.样本容量
9.抽样推断中如果出现系统性偏差,它的表现是【   C  】                                            A. x>X            B: x 10.相关关系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  B   】                                                         A.因果关系    B.非确定性数量对应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时间和次数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78,这种相关关系属【 A    】                                                A.正向显著线性相关   B.正向高度线性相关   C.负向显著线性相关  D.负向高度线性相关  12.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    】                                                              A.时间标度及其观测值  B.主词和宾词  C.变量和次数  D.时间和次数  13.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   】                               A.平滑作用  B.移动作用  C.平均作用  D.加总作用  14.指数的计算起源于统计【  D   】                                                               A.生产能力的变动  B.消费水平的变动  C.销售量的变动  D.物价水平的变动  P1?15.如果采用公式计算总指数,就不能如实反映现象的变动情况,其原因是【  D   】               ?P0  A.这种方法不正确                 B.它受计量单位变换的影响   C.没有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        D.没有考虑销售量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凯特勒所总结和融和的统计学三个源头是【  BCE       】                                           A.政治经济学   B.政治算术   C.国势学   D.古希腊数学    E.概率论  17.统计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统计的基本方法有【   ACE      】                       A.大量观察法  B.全面观察法  C.综合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E.归纳推断法  18.绝对指标的计量单位主要有【   ACD      】                                                       A.实物单位  B.自然单位  C.价值单位  D.劳动单位  E.无名数单位  19.描述总体或样本的参数或统计量主要包括的数量特征值有【    ABD     】                             A.平均数   B.成数   C.样本容量    D.标准差     E.样本可能数目  20.工人工资y(元)依劳动生产率x(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如果劳动生产率 【   DE      】    A、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    B.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增长80元  C. 不变,则工人工资为80元           D.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提高70元  E..减少5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减少35元  21.构成时间数列的主要成分包括【    ACDE     】                                                     A.长期趋势  B.序时平均数  C.季节变动  D.不规则变动  E.周期波动  22.平均数指数包括的形式有【   AB      】                                                         A.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C.综合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х”,并改正划线部分。  23.统计资料描述的是大量的、密集性事物的综合特征。这说明统计资料具有客观性。【 х    】         24.在抽样调查之前无法获知抽样误差。【  √   】                                                 25.计算相关系数和进行回归分析时,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х    】                           26.对于时点指标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直接对各期指标数值求算术平均。【   х   】                    27.广义指数也叫总指数。 【  х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8.什么是统计学?它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答: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及其成果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对总体现象(和群体现象)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推论的科学。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总体性;数量性;客观性;数据的随机性,范围的广泛性。     29.怎样看待统计误差?  答:第一,误差降低了统计数据的质量;第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第三,人们对准确性的要求是相对的;第四,追求过高的准确性往往得不偿失。 30.什么是权数?它有什么作用? 答:权数是变量值重要程度的一个标度。      权数的基本作用是用以表现它所对应的变量值在总体一般水平中所占的份额。 31.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并做出解释。  答: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的一般意义是:在随即试验过程中,每次试验的结果不同,但大量重复试验后,所和粗线的平均值总是接近某一确定的值。  中心极限定理是指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性质和总体分布的性质之间关系的系列定理。它论证了,第一,如果总体很大而且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同样服从正态分布。第二,如果总体很大,但不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样本平均数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第三,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32.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移动平均后的趋势值应放在各移动项的中间位置;  (2)移动平均的目的在于消除时间数列中的短期波动,因此移动间隔的长度要适中。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3、34小题各6分,第35~37小题各8分,共36分) 33.某地有100家商店,其销售额资料如下: 销售额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商店数 24 16 30 18 10 2 确定中位数,计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