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立意技巧之五----【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之求同存异求异存同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8:32: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审题点拨: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的。

四、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可贵的执著精神》

四、题目:

最近两年,许多文化现象出现通过各种媒体进入我们的视线,请看一组与文化有关的镜头――

镜头一: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据介绍,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我们将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目前,美国、瑞典、法国等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孔子学院”。

镜头二:燃放烟花爆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城市相继作出禁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最近,尊重市民呼声,上海、北京等市实行部分解禁,允许某些区域的市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镜头三:2005年11月11日晚8时,中国向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奉献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福娃”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的一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请自选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看法。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本题首先要求我们对所给材料加以总结,可以概括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我的感受”,然后结合“镜头一二三”进行叙述议论。对于孔子学院、烟花爆竹限制性开禁、奥运吉祥物可以综合成一个共同性的主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也可以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比如“限制性开禁烟花爆竹”)确定主旨: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智慧结合; 还可以就其中2则材料(比如“孔子学院”和“福娃”)确立“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的主旨。写这类题目一定要考虑下列因素:1、扣住大方向:必须谈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看法,你所谈及的必须在在这个范围之内;2 、锁定范围后,不能空谈,要抓住其中一点从多角度来谈;3、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谈看法。

【精品走廊】

源远还要流长

从小,我跟着爷爷养成了撕日历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撕日历——那汇聚了阳历、阴历、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祭祀占卜和古诗名句的大杂烩。手一挥,“歘”的一声,揭下一页日历,这样就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吃早餐时再饶有兴趣地看看日历和“吉凶”,品味一下名句,不亦乐乎!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懂得:我们一直生活在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深厚文化之中。

当我看着街上人们入时的唐装打扮,红火的庙会花市,新春佳节里孩子们手中的风车空竹在随风旋转,心中一种文化的亲切感也会油然而生。其实,从衣食住行、琴棋书画、诗歌戏曲到文物古迹,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特殊魅力。于是,我常常在想:中华文化千古传承,我们该如何让她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我欣喜于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欣喜于春节鞭炮的限制性开禁,欣喜于奥运吉祥物的发布。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我看到了源远的中华文化不断“流长”的灿烂未来。

我们需要主动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让外国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马尔洛先生有言:“文化就是跟其他人对话。”近来欣闻,美国、瑞典、法国、肯尼亚等各国纷纷开设“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文化;又闻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2500万之巨;电视上,又目睹“中法文化年”活动中7000余名华人华侨盛装香榭丽舍大街的热闹场面,我深深感到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我们需要抓住一切机会机妙地宣传中华文化。奥运会是世界性的大,四大洲、五大洋的宾朋将在2008年齐聚北京,在盛会即将举行之前,推出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吉祥物,辅之以“北京欢迎你”的谐音,渗透进“五环”深意,你说,这不是一种机智巧妙的文化展示吗?这不是一种别具匠心的文化熏陶吗?

我们需要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限制性开禁 让我看到了一种努力: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同步的努力。我们不能没有过年的年味,不能丢掉那一份浓浓的文化传统,但我们也不能不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安全,在“放”、“禁”和“限制性开禁”之间,我们正在寻找到让文化延续和传承下去的方法。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相继作出烟花爆竹的有条件开禁的决定,让我们感到传统与现代相适应的重要,因为这是文化传承的必需。

于是,我有了信心,也有了一份责任,那就是:为源远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及未来的永远“流长”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评析】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写起,自然引出对“源远的中华文化如何才能‘流长’”这一议论中心的思考,作者巧妙地提出问题,然后把材料整合,得出三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构严谨,正文运用并列式结构,语言流畅。

(二)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报载一:有位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他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男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②报载二;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