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0:2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选公文范文--------------------------

《三角形的特性》数

学教学案例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也就是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又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不热爱到热爱。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地学。接下来通过对《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引导学习,----------------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分层训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通过学习后要达到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要求均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

----------------精选公文范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