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0:55: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3、积极获取职业证书,提高综合素质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

14、有了理想,事业就能成功。 ()

15、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中根本的方向性的理想。 ( ) 16、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 () 17、确立创业目标首先应该了解社会需要。 ( ) 18、职业理想是通过长期专业学习实现的。 ( )

19、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积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 )

20、具备了专业素质就具备了职业素质。 (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0分

1、为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 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什么作用? 五、问答题:每题30分共30分

试述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答案要点)

6

答案:

四、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作为财富的创造者,理应成为享有财富的主人,接受优良的服务。同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2、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的目标。 ①有利于确定人生发展的目标。 ②有利于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 ③有利于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

五、(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①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②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①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3)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情感。

①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②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①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②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5)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①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信念。 ②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道德修养,根在实践,贵在自觉,重在坚持,难在慎独。

7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一课一练答案

一、单项选择( 共11题 每题 2 分 共 22分) 1. 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 B ).

A. 习惯和法律 B. 道德和法律 C. 风俗和法律 D. 习惯和风俗 2. 一行人在过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他这样做是 ( D )。

A. 节省时间之举 B. 聪明灵活之举 C. 可供学习之举 D. 不遵守交通规则之举

3. 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是 ( C )。

A. 服务大局 B. 公平正义 C. 依法治国 D. 党的领导

4.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法制和德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D )。

A. 法制比德治更重要 B. 德治比法制更重要

C. 法制是德治的前提 D. 法制和德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 依法治国首先是 ( C )。

A. 依党治国 B. 依民治国 C. 依宪治国 D. 依权治国 6.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 ( A )。

A.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 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C. 政府部门提起诉讼 D. 行政机关提起诉讼

7.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B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按劳分配制 D. 多党合作制度

8. 任何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中 ( D )。

A. 有法可依的含义 B. 有法必依的含义 C. 执法必严的含义 D. 违法必究的含义

9. 某法院法官赵某在审理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因其弟是犯罪嫌疑人之一而退出审判活动。

这体现了诉讼法的 ( A )。

A. 回避原则 B. 合议制原则 C. 公开审判原则 D. 两审终审原则

8

10. 收集证据要做到客观、合理、合法,与案件有关联。甲公司与乙公司因一份买卖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并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甲公司提供了一盒能证明两公司买卖合同内容的录音带,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不是按法律程序收集的,不予认定为案件的证据。这体现了诉讼证据的( D )。

A. 客观性特征 B. 关联性特征 C. 合理性特征 D. 合法性特征 11. 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是( A )。

A. 谁主张、谁举证 B. 由律师举证 C. 由被告举证 D. 由检察院举证

二、多项选择 (共 14 题 每题 2 分 共 28 分) 1. 法律与纪律的区别是( ABCD )。

A. 制定主体不同 B. 适用范围不同 C. 内容不同 D. 处罚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2. 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 ABCD )。 A. 指引 B. 评价 C. 预测 D. 强制 3.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究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除了依法治国外,还包括(ABCD ) 。

A. 执法为民 B. 公平正义 C. 服务大局 D. 党的领导 5. 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是(A BCD )。

A. 爱国的 B. 守法的 C. 有责任感的 D.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 6. 实施宪法,需要做到( BCD )。

A . 经常修改宪法 B. 崇尚与尊重宪法 C. 以宪法为行为的根本准则,自觉维护宪法

D. 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在( ABC )。 A.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原则

B. 宪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 其他法律、法规没涉及的内容,宪法都有

9. 下列关于人权的阐述正确的有( ABCD )。

A.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 人权的保障和国家的富强是分不开的

C. 公民既要增强权利观念,又不能抛弃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和义务

D. 选举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等都是人权的内容

9

10. 法律实现正义的方式主要有( BD )。

A. 社会正义 B. 实体正义 C. 自我救济正义 D. 程序正义 11. 下列属于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的有( ABD )。

A. 黄某因工伤赔偿数额与所在单位发生争议,经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和解协议

B. 甲乙两单位因履行经济合同发生纠纷,后提交仲裁,仲裁庭裁决由乙单位负主要责任

C. 王某到县法院起诉秦某借钱不还,法院查明事实后判决秦某在一个月内归还欠款

D. 李某经营的超市里一批货物被镇工商所查封,原因是涉嫌经销假货,李某不服

12. 程序正义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ABCD )。

A. 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主义的实现 B. 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

C. 有力地保障人权 D. 促使实体结果为人民所接受,消除不满情绪

13. 程序正义实现的标准有( ABC )。

A. 裁判者保持中立 B. 当事人充分参与 C. 裁判过程尽量公开 D. 当事人责任对等

14. 下列属于证据的是( ABCD )。

A. 李某杀人用的尖刀 B. 达某保存的借条

C. 某银行保存的葛某潜入该行的录像带 D. 吉某持有的八级伤残鉴定书

三,辨析 (共 4 题 每题 10分 共 40 分)

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辨析,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法律比纪律更加严谨,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所以法律可以代替纪律。

答:此观点错误。法律和纪律虽然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纪律要比法律管得更细微、更具体,因此法律不能取代纪律。

2. 强调法治就会妨碍公民行使自由。

答:此观点错误。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自由,但我们要认识到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自由,不是不受约束的,从这一点考虑,加强法治恰恰是保障公民更好地行使自由权。

3. 破坏宪法权威,就会导致法制无存。

答:此观点正确。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宪法权威意义极为重大,否则会使国家的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