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3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ww.vu8o.com

------------------------------------------------------------------------------------------------------------------------------

(单选题) 1: 挫折-侵犯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于()年提出的。 A: 1939 B: 1940 C: 1938 D: 1937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 A: 社会环境 B: 个人的特征 C: 最突出的态度 D: 情感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 A: 内化 B: 依从 C: 认同 D: 顺应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归因指的是( )。

A: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D: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利他行为是指( )。 A: 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

B: 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A: 社会干扰 B: 社会惰化 C: 他人助长 D: 性别助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指每一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机会是完全均等的。 A: 随机分配 B: 分组分配 C: 条件分配 D: 随时分配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A: 1960 B: 1958 C: 1961 D: 1959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泛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发生改变,相应的接受性也增大的现象。 A: 低球技术 B: 留面子效应

www.vu8o.com

------------------------------------------------------------------------------------------------------------------------------

C: 登门槛效应 D: 螺旋效应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语义差异量表是由心理学家()等人于1957年发展起来的。 A: 维纳 B: 奥斯古德 C: 奥利多斯 D: 李凯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出现的逃避反应。 A: 禁果逆反

B: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 阈限逆反 D: 超限逆反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瑟斯通()年最先提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态度是可以被测量的。 A: 1927 B: 1929 C: 1928 D: 1926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沟通过程的七个要素包括() A: 信息源 B: 信息 C: 通道

D: 信息接受人 E: 反馈 F: 障碍 G: 背景

正确答案: ,G

(多选题) 2: 不同的印象形成模式包括: A: 加法模式 B: 平均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沟通的特点包括() A: 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 C: 沟通是一个过程

D: 沟通的发生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三类。 A: 真从众 B: 权宜从众 C: 不从众 D: 假从众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人际关系从融洽的状态走向终结,通常要经历()阶段: A: 分歧 B: 收敛 C: 冷漠 D: 逃避

www.vu8o.com

------------------------------------------------------------------------------------------------------------------------------

E: 终止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人的心理交往需要是通过( )途径形成起来的。 A: 印刻 B: 本能需要

C: 条件作用(学习) D: 自我超越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有() A: 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B: 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C: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D: 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深度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社会心理学研究类型有( )。 A: 现象描述性研究 B: 相关研究 C: 比较研究 D: 验证性研究 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A: 经验的情绪后果 B: 需要的满足 C: 知识 D: 家庭 E: 参照群体 F: 文化因素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1958)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的。这三个阶段包括()。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同化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1: 归因原则有 A: 不变性原则 B: 折扣原则 C: 协变性原则 D: 角色获得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2: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交距离 D: 公共距离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3: 三维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们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是() A: 包容的需要 B: 控制的需要 C: 感情的需要 D: 归属的需要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