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管理系统主要流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0:1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腹膜透析管理系统主要流程

一、 新病人基本资料登记 1. 门诊或住院病人新入 2. 血透系统转入

二、 建立腹膜透析病历。内容包括: 1. 腹膜透析病历首页; 2. 术前评估; 3. 手术记录;

4. 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情况; 5. 腹膜透析处方执行情况 6. 透析处方调整记录; 7. 腹膜透析随访(电话)记录; 8. 腹膜透析家访记录; 9. 实验室辅助检查; 10. 11. 12.

用药情况及腹膜平衡试验; 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记录; 营养状况评估(SGA);

13. 14. 15.

生活质量评估; 腹膜炎记录;

培训考核记录及腹膜透析操作考核评价记录。

注:对腹膜透析病历信息进行网络登记,将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情况及时录入国家卫生部全国腹膜透析网络登记系统。 三、透前疾病状态的评估

1. 对患者的原发病、残余肾功能、贫血状况、血压、液体和酸碱平衡、营养状态、尿毒症症状、饮食、睡眠、心理状态以及临床用药等进行整体评估,明确诊断。鉴别是急性还是慢性肾衰竭。 2. 评估患者是否适宜腹膜透析治疗,评估患者的尿毒症症状、心肺功能、贫血、酸中毒程度、电解质情况。

3. 明确是否需要急诊置管手术并立刻开始腹膜透析或择期手术及腹膜透析。 四、置管手术风险的评估 1.心功能 2.皮肤感染

3.腹腔空间和有效腹膜面积

4.可能影响腹膜透析的疾病 如有腹壁疝、脐疝、膈疝等。

5.心理和精神评估

五、其他因素评估(能否够自行腹透操作、家庭环境、卫生情况是否适合做腹膜透析。) 六、腹膜透析处方制定

初始处方的制定 具体制定及调整流程图: 1. 初始透析处方的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临床状态、体表面积及残余肾功能。

①临床状态;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生活方式确定透析模式(CAPD 或 APD),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决定透析液的葡萄糖浓度。

②体表面积:一般来说,体表面积大的患者需要较大的透析剂量。

③残余肾功能:残余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可考虑从较低的透析剂量开始,或者适当缩短透析液的留腹时间。在随访中必须加强残余肾功能的监测,及时调整透析处方。

根据残余肾功能,提供参考的初始透析剂量: ⑴ 肾小球滤过率(GFR)> 2 ml/min:

CAPD:2.0 L×2 ~ 4 次 /d

CCPD:2.0 L×4 次(8 ~ 10 h/ 夜间)+ 0 ~ 2.0 L/ 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