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2:3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三年级四班传统文化教案

2010——2011第二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

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

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

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

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

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十个单元,35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

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七、教学时间安排: 每课均一课时。

第一单元启蒙诵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

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 四、教学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

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 五、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

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

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以后我们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 (三)、全课小节

第二课时 学内容:《三字经》(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

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三)、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三字经》(三)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 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

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 (二)、学习新知 1、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 2、背诵全科内容:

(1)、师找一个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师及时评价。 (2)、学生齐读一遍。。 (3)、纠正读音。 (4)学生独立背诵。

(5)小组检查---------师个别抽查。 3、故事连接:学生独立看书:故事《苏洵发愤》 4、拓展活动:看完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三)、全课小节。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百家姓(一)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一),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 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姓杨,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 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宫438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