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21:4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

摘要:方言是每个地区都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现在方言中的很

多语音语调也受到同化,但仍然保留着一些明显的特征。本文将以阜阳方言为例,简述其声韵调等特点,再通过一些例词对其变调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字:方言;阜阳方言;调值;连续变调

一、引言

安徽境内现存四种方言,从北向南依次是:北方方言、赣语、吴语和徽语。其中北方方言以淮河为界,又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皖北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各市县(怀宁除外)和沿淮以南部分市县,以阜阳方言为代表,这也是安徽方言中跟普通话是最接近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阜阳方言进行介绍,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对其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简单的探究。由于对阜阳方言语音语调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也只是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做个简要的分析,对于其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阜阳方言的声韵调

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按发音方法,又可分为五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h、s、r),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普通话一般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214、35、51。阜阳方言与普通话最为接近,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下面简单介绍阜阳方言的声韵调: 1、阜阳方言的声母

阜阳方言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如下表所示:

2、阜阳方言的韵母

阜阳方言有37个韵母,根据结构可分为元音韵母、鼻化韵母和鼻尾韵母,如下表:

3、阜阳方言的调类与调值

跟普通话一样,阜阳方言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每个调类又对应不同的调值。在发音的过程中,普通话的一、二、三声分别转换成阜阳方言的三、一、二声,第四声是不变的,但是调值都发生了变化,如下表:

4、阜阳方言的声韵调特点

阜阳方言虽与普通话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它的声韵调还是存在着独特之处。例如:

(1)阜阳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都城舌根浊擦音声母。例如,“安”读213,“昂”读55,“爱”读53,“袄”24。

(2)有些地方话n与l不分。例如:脑→老,那→辣,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例如:“买菜”说成“24 53”,“蓝天”说成“55 213”。

(4)阜阳话中t组声母与ts组声母不分,即平翘舌音不分,如:张→脏,昌→苍,诗→丝。

(5)阜阳部分县区如临泉、界首等地,错读现象较多,把sh读成f音,例如:喝水→喝匪,说话→佛话,书→夫。

(6)阜南、临泉、界首等地,把舌尖音z、c、s与舌面音j、q、x错读。例如:俊→zùn,聪→qiǒng,松→xiǒng等。

(7)阜阳市颍上地区舌根音h和唇齿音f不分,如:飞机→灰机,回家→肥家,北大荒→北大方。

三、阜阳方言的连续变调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因此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调在语流中的动态组合变化形式就叫做连续变调,它通常涉及到语音、语义和语法等层面的因素。中国大百科

全书中是这样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音节的高低升降往往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连读变调’。”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84)连续变调可能是由语音环境制约引起的,即语流音变,还有可能是为了辨别语义而发生的音调变化。阜阳方言有4个单字调,这4个单字调的组合又会发生许多连续变调现象。这里以两字组的双音节词为例进行分析:

阜阳方言中的双音节词语连读会产生以下几种比较明显的变调: (1)前字是阴平

A.阴平+阴平,有两种变调。

前字是来自古平声清音声母字时,第一个阴平字由213变为21,后字不变。 例如:天(213)阴(213)—→天(21)阴(213);

声(213)音(213)—→声(21)音(213)

前字是来自古清音入声或次浊入声字时,第一个阴平字由213变13,后字不变。 例如:插(213)花(213)—→插(13)花(213)

B.阴平+其他声调前一个阴平字由213变21,后字不变。 例如:阴平+阳平:天(213)晴(55)—→天(21)晴(55),

阴平+去声:青(213)菜(52)—→青(21)菜(52) 阴平+上声:阴(213)雨(24)—→阴(21)雨(24)

(2)前字是阳平,前后字都不发生变调 例如:阳平+阴平:头(55)发(213)不变调

阳平+阳平:麻(55)烦(55)不变调 阳平+上声:随(55)礼(24)不变调 阳平+去声:随(55)便(52)不变调

(3)前字是上声 A.上声+阴平,不变调

例如:武(24)功(213)不变调

B.上声+阳平/上声,前一个上声由24变33,后字不变。 例如:上声+阳平:洗(24)头(55)—→洗(33)头(55),

上声+上声:洗(24)脸(24)—→洗(33)脸(24)

C.上声+去声,不变调

例如:马(24)上(52)不变调 (4)前字是去声,前后都不变调 例如:去声+阴平:唱歌

去声+阳平:卖鱼 去声+上声:跳舞 去声+去声:上课

由上可知,阜阳方言中的变调主要是当阴平和上声在前时发生的,阳平和去声在前,一般情况都是不发生变调。另外,阜阳方言中一般都是前字发生变调,后字不变,即前变后不变。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音调的变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里就简单介绍语音环境的影响,至于其规律性还有待通过多次试验进行验证。

四、结语

对于方言的连续变调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但是阜阳方言的研究主要以阜阳师范学院的王琴为主,虽然涉及了阜阳语音语调的近些年的基本变化及部分突出的语音特征,但是却没有任何关于阜阳方言连续变调的研究。目前只有1997年版的《安徽省志——方言志》里对于安徽地区的方言介绍中,简单的列举了阜阳地区的语言变调现象。本文也借鉴了以上文献,同时也结合了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希望能够对阜阳方言有个初步理论化的认识,具体变调规律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方言志[M].1997. [2] 代璐. 重庆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考察[J].安徽文学,2011(5). [3]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1).

[4] 叶太青.皖北阜阳方言重要语音特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 [5] 王琴.阜阳方言二十年来的语音、词汇变化透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6] 王琴.阜阳方言常用错读字初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