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0:0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一)事实性知识: 1、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2、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3、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方法、技能:

1、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2、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1、体会、欣赏星空无限、变化又具有秩序、和谐之美。 2、领略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联系的,而且天体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和谐秩序,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五、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补充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片。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 师 活 动 大屏幕投影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提问学生图中的星星等都是学生看图、看书、讨论、1、了解天体 以什么为背景?观察点在哪里?回答 是物质存在还是意念?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归纳什么是天体。 引导学生回想睛朗夜空并结合看图比较星星等的形状、亮度、是学生回想、看图、看书、2、了解天体类型 否闪烁、颜色、运动、是否本身思考、讨论、回答 发光等,提问它们分别是哪种天体?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先提问万有引力定律,接着提问太阳、地球、月亮相互之间是否适于万有引力定律?再提问在互3、掌握天体系统相吸引下三者怎样运动?师生共的形成、级别(掌同推出地月系、太阳系的形成。握地球在宇宙中然后提问太阳系与其它天体的关的位置) 图。 系。投影教材中天体系统级别图,要求学生找出各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布置练习。 点、做练习填教材P4框看书、讨论、陈述自己观 学生回忆、思考、读图、 学生活动 环节说明

先投影课本P4太阳系模式图,要求学生读图回答——九大行星运学生读图,读表1.1的标此处注意提4、说明地球是颗动方向相同吗?然后再投影课本题,读P4页末注释,读醒、训练学生普通的行星 P4活动栏目里的表1.1九大行星表中数据,比较九大行星看图表时要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接着先提问轨道倾角、偏心率,归纳先看图表的(1)分析、比较、归纳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投影课本P5活动栏目中的图1.5(2)比较地球与其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质量和体学生读图中数据、读图此处注意提他行星的质量、体积比,并投影太阳与地球质量和例、比较数据的差异,以醒、训练学生积,同时比较地球体积比,要求学生读图,先提问此说出地球与太阳的差读图先读标与太阳的质量、体行星下的数字是什么含义?再提异大反衬地球与其他行题,接着就是积。 问地球的质量、体积与太阳相差星的差异小 大含义?还是与其他行星相差大? 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先提问寒潮、干旱对农作物有何回答前两个问题,受启发影响?呼吸作用对动植物有何意后再结合课本新知识回义?再提问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答第三个问题,接着看太是什么?接着提问温度与日地距5、说明地球是颗离的关系?液态水的来源与地球特殊行星。 内部演化有何关系?液态水的存距离,读课本P5图1.5,在与地表温度有何关系?大气的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存在与地球的质量、体积有何关质量、体积,讨论、推导系? 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练习,启发学生到讲台上口头描述6、小结、练习 答题思路、要点,点评答题过程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然后 和结果。 小组讨论课本活动栏目离与其他行星到太阳的阳系模式图,比较日地距 读图例。 轨道倾角、偏心率含义是什么?运动特征。 再提问表下的2—4三个问题。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