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期末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7:2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语法: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个指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一个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另一个指的是语法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一个民族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主要有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意结合体。语素可以组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

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三是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四是不能重叠。

单句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单

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句型和句类。

句型是就单句整体的结构或主题词词性特点定出的类名。(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句型是封闭性的,同级句型数量有定额。

句类是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全句语气语调分出来的类。根据语气可以分为四

种类型,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式是就单句的局部某一结构特点定出的类名。(“把”字句、“被”字句、

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和存现句)句式是开放性的,有多少特点就有多少句式,无定额。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

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复句前后有隔离性停顿。根据分句间意义关系的划分,复句

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修辞“修辞”有三个意思,用作名词的“修辞”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

的修辞现象,如“修辞属于言语现象”;二是指修辞知识或修辞学。用作动词的“修辞”则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公文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

论语体一般多用长句。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形体较短的句子。 整句是指由长度和结构相近的若干句子组成的言语单位。 散句是指由长短不齐、结构相异的若干句子组成的言语单位。

辞格也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

言而构成特有模式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

者。人们的交际范围是广泛的,语体是为了满足一定交际的需要。所以社会性是语体产生的条件,言语性是语体存在的根据,语体为人们的特定交际活动提供了语用框架。语体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问答题

谈谈语法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例如:“看、说、写、学、讨论”这些词可以说成“看看、说说、写写、学习学习、讨论讨论”,从中抽象出一条词的变化规律: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或者短时。又如“心情舒畅、服装整齐”这些句子意思各异但结构相同,都是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直接组合,表示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加上句调就构成主谓句。由此可见,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

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 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民族性:每个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性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例如俄语用词形变化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就比较自由;而汉语

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变化,词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来表示。同是重语序的语言,其表达形式也可能不同,汉语说“我写字”,藏语说“我字写”。词的组合手段各种语言也有差异。现代汉语“两本书”是名词和数词组合,中间要用相应的量词,而英语的“two books”没有加量词这条规则。

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意结合体。语素可以组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语法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谈谈你对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看法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汉语此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语词的结合能力以及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在划分词类的时候,并不是把一个词所有的语法功能都拿来做分类的依据,而是找出功能上所具有的一个或几个区别性特点,把具有共同语法功能的一组词归为一类。例如,根据能否经常作主语、宾语,能否经常作谓语、能否受“不”修饰等特征,将名词与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区分开来,进而根据能否带宾语,将动词与形容词区分开来,动词经常充当述语带宾语,而形容词则一般不带宾语。

汉语划分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汉语划分实词虚词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

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词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就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连词“和”和介词“和”的区别:

(1)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

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如:我和哥哥一起玩游戏(连词) 老大不和我商量就上去了(介词)(2)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如:喔坚定地和他说(介词)(3)连词“和”有的可以略去,介词“和”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4)介词前边可以出现“不”“没”“别”等否定词,连词前不行。

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别:

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一方面,看“的”后面能不能添加上相应的名词。结构助词“的”可以加相应的名词,而语气词“的”后不能:另一方面,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了没有,如果改变了,“的”就是结构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对那些用“是”的句子,还可以用改为否定句的方法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能加在“是”前,“的”是结构助词;只能加在“是”后,“的”是语气词。

短语和词的异同:

相同点:1.结构上 汉语词和短语基本结构类型相同。(联合、偏正、动宾、中补和主谓)2.功能上 汉语词和短语有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一致性:在很多种情况下,在句子中的同一位置上,性质相同的词和短语可以相互替换。(名词——名词性短语 动词——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通过这种替换,我们可以得到短语的功能类别。

不同点:1.结构上,有两种情况(1)汉语词和短语非基本结构类型不同,词和短语各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类型。短语 有独特的非基本结构类型,如 同位、方位、数量、介宾、“的”字短语和“所”字短语等,都是汉语合成词结构中没有的。汉语合成词结构中的一些有个性的结构方式短语中不具备。如“词缀+词根”(老虎和桌子)“名词+量词”(船只、人口)(2)结构类型相同的词和短语其构成方式也不一致。所以,汉语词和短语内部组合成分之间的松紧程度不同:词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密,一般不能拓展;短语内部结构比较松散,通常可以拓展。2.功能上词和短语功能类别的多少不同。词在功能类别上有实词和虚词之分;短语功能类别少,只有相当于实词的功能类别,而没有相当于虚词的功能类别,所有的短语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分

区分兼语和主谓短语作宾语

例:A 我请他来(兼语句)——*我请明天他来

B我知道他来(主谓短语作宾语)——我知道明天他来 两者的区别是:1.停顿处和加状语处不同。兼语句A在第一个动词后不能有停顿,不能加状语;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B可以。2.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动词是认知、言说类动词,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3.变换式也不同,如B句可变换成“他来,我知道。”兼语句不能说“他来,我请”。

修辞和辞格的区别

修辞“修辞”有三个意思,用作名词的“修辞”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如“修辞属于言语现象”;二是指修辞知识或修辞学。用作动词的“修辞”则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辞格也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特有模式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

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同:比拟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

异: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借代与借喻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

(1)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事物,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2)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对比和对偶不同: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如: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这就是辞格的兼属现象。当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 ,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如: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精神;有时使繁:用字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