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汇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6:01: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XXXX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⑦防冲专业会议记录是否齐全; ⑧治理总结是否及时,图表齐全。

3、防冲办对区队的检查、验收每月汇总一次,作为冲击地压防治目标考核的依据。

4、防冲工程施工完毕由防冲办组织验收。工作面冲击地压隐患治理结束,由防冲办通知有关单位和上级有关领导进行综合验收。

16

XXXX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档案管理及事故汇报制度

为掌握冲击地压发生规律,积累冲击地压防治经验,防范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评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事故档案(记录卡和统计表)。 2、冲击地压按破坏后果分三类记录统计:冲击地压事故、破坏性冲击地压和一般冲击地压。

3、发生冲击地压后,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都必须组织现场调查,填报记录卡,写出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

4、冲击地压事故汇报按照《XXXX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事故汇报程序进行。

17

XXXX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

1、危险区域警示制度:即采掘工作面进入预测的防冲危险区域时,实行挂牌警示,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事项,落实相关防冲措施。

2、封闭管理制度:即对经检测分析具有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进行封闭管理,除解危检测人员外,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在150m以外设置拉线挂警戒牌。

3、危险区准入制度:即进入封闭区需要逐级请示,执行“准入证”制度,特殊情况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批准。

冲击危险工作面有扰动工序(割煤、放煤、移架)后3个小时根据冲击危险监测情况限时准入。

4、双危制度:即通过资料分析研究,确定工作面危险时段、危险区域;对危险时段、危险区域不得安排其他工作,进行重点防冲卸压治理。

5、停采制度:工作面出现局部冲击危险时,工作面停采进行卸压治理,危险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6、其他规定

(1)在冲击危险区域作业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征兆及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撤出或躲到安全地点避灾。

(2)检测及解危人员应时刻注意围岩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有冲击征兆时,必须及时通知现场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设好警戒,同时将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

(3)在有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并最大限度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

18

XXXX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危险区域超前排查、评估制度

冲击危险区域超前排查、评估是指在采掘工作面揭露冲击危险区域前对采掘影响区域的冲击危险进行排查评估并进行分级管理,警示各级人员提高对即将进行采掘活动影响的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为进一步做好冲击危险区域超前排查和评估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冲击危险区域超前排查

冲击危险区域超前排查按时间上分为采掘活动进行前的排查和采掘活动进行中对即将影响的区域的排查。具体可分为:

(1)冲击地压防治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中的排查

根据采区设计、采区地质情况以及工作面接续情况初步对下列情况进行排查:

①排查区域有无大型地质构造,距离大型地质构造50米范围有采掘活动的需划定为危险区域;

②排查区域是否有采动影响,是否存在沿空巷道、应力增高区或孤岛工作面;

③排查区域是否形成煤柱应力影响区; ④排查区域是否存在煤厚剧烈变化。 (2)工作面设计、季度和月度排查

根据采掘工作面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以及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监测情况,在工作面设计、季度和月度排查中进行对冲击危险区域超前排查进行补充和细分。

2、冲击危险区域评估

(1)冲击危险区域评估主要采用经验类比法、综合指数法、地

19

XXXX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质动力区划法、冲击危险可能性指数法进行以及钻屑法进行冲击危险程度评估和分级。

(2)至少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果危险程度最大的为准。

(3)工作面设计、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冲击危险区域评估内容。

(4)评估后按冲击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并划分危险区域。

20